第186章 魏臣劝进

作品: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作者:汉卫|分类:历史|更新:2023-09-13 06:07:43|字数:4992字

陈群默默点头:“魏王已经同意实行九品中正制,先王对世家的压制政策便告一段落了。

如此一来,很多忠汉者就会变成忠魏者,大汉最后的根基也被动摇。

如今魏王又有了收服东吴的大功,加上先王打下的基业。魏王代汉称帝,必定顺利。”

华歆脸上并无缓和之色,沉声道:“不要盲目乐观,我们必须做万全准备。否则,一旦有失便是万劫不复。”

贾诩缓缓摇头道:

“子鱼是否要提及王莽旧事?说什么汉室延绵四百年,法统深入人心。呵呵,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天下大乱,占据一方的刘氏宗亲纷纷败落。

如今独剩一个刘备。

而他,先谋刘表基业,再背刺刘璋鸠占益州,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还与盟友孙权交恶……啧啧……虽然他坐拥西南之地,但穷兵黩武,目光短浅,算不得雄主。

孙权交子嗣为质而投降,再难兴风作浪,魏王一统华夏是迟早的事。”

贾诩捋着胡须,一脸从容和自得,笑道:

“某不才,已经谋划了一个涵盖了天命更替、五行始终、礼仪制度等多方面的策略,但是尤觉得不够严密,还望诸位帮我完善,以便在思想、礼仪、制度、文化、舆论等层面做到无懈可击。”

众人一听来了兴致,拱手道:“愿闻其详!”

贾诩点头,将自己的构思和盘托出,众人频频点头,不时发出疑问,不时提出更优方法。两个时辰过后,一个史无前例的皇位更替计划出炉。

有人担忧道:“此谋虽妙,不知天子同意否?”

华歆嗤笑:“蠢材。王莽可曾问过平帝之意?”

陈群也笑:“董卓替换天子,陈留王可曾说同意?”

贾诩摇头:“非也,此谋妙就妙在,大汉天子必定同意!也不得不同意!”

**********

当日。

左中郎将李伏献上的玉版图谶,上书“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同时给天子上表,洋洋洒洒数百字,归结起来就一个意思,曹丕应该登天子位。

天子见表,不禁惶恐,正猜测此表是否为魏王曹丕授意,就闻曹丕次日班师回朝。

更惊得面色苍白,心道:“朕自登基一直受制于人,虽曾多次反抗,然从未成功,董承、伏完等皆死。如今,只剩下衣带诏之刘备还存活于世。哎,就算刘备能杀到许昌,朕估计依旧是个傀儡!

如今曹丕幕僚已经公开叫嚣天命更替,看来,朕的大汉基业,要亡于曹丕之手了!”

想到这,刘协垂泪不止。

**********

翌日。

曹丕率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回到许昌。

天子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乐声大起,鼓声如雷,传遍四野,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魏王得胜归来。

待繁琐的凯旋仪式进行完毕,天子和魏王并肩迈步入城,文武紧随其后,直入皇宫大殿。

一番歌功颂德后,刘协本以为已经结束,静静等着退朝的声音。然而,大殿内渐渐归于平静,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如同黑夜前的最后一缕残阳。

李伏站于群臣中,此时刚刚收到贾诩等人的信号,突然出列,高呼:

“臣,左中郎将李伏有要事启奏!”

刘协大约猜到李伏意图,面色冰冷,他很想说:今日魏王凯旋,不议事。但是这句话完全说不出来。

一直字,缓缓从他牙缝中滋出:

“讲!”

李伏顿了顿,朗声道:

“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玉版图谶现世。如此种种上天之瑞,必然是昭示魏当代汉之象也。”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高台上的天子。

刘协见了,眼中又是愤怒,又是惶恐,但是他一言不发,缓缓看向曹丕,久久不动。

天子不动,曹丕也不动,李伏便一直保持着刚才俯身说话的姿势,整个大殿呈现出一副诡异的气氛。

贾诩见了,给许芝使了个眼色。

许芝微微颔首,缓步出列,大声道:

“臣,奉皇命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星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

华歆深呼吸一口气,举步出列,高声道:“臣附议。”

陈群闻言,嘴角微微扬起,刚抬步出列,就听曹丕开口:

“诸位不见天子气运之洪,大汉国祚之昌?何能出此谬言?孤乃薄德之人,未敢当也!”

众文武抬头视之,只见曹丕已经起身,王者气度爆棚,比身边的畏畏缩缩、敢怒不敢言的刘协不知强悍了多少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第186章 魏臣劝进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第186章 魏臣劝进并对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