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差一点上当

作品:大魏春|作者:眀志|分类:穿越|更新:2022-05-21 00:05:27|字数:8062字

越想越是惊骇,李承志如遭雷击,目瞪口呆。

怪不得高肇会老老实实与柔然对战,更不敢挟大胜之势在六镇悍然起事,而是心急火燎的回了京?

怕是他已然有所察觉,急于回京补救才会如此。

他一直想不通,高肇为何不将计就计,让元英杀了自己。以除了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反而多此一举,设计先让元英刺杀,而后假惺惺的再救自己一次。到最后不但未落下半丝人情,更让自己恨他入骨?

只因如今的高肇近似骑虎难下,更似自身难保。必须要寻一契机,让朝廷先乱起来,继而火中取栗。

这个契机,便是逼着自己先他一步而造反。与此相比,活着的李承志,对高肇才是最有用的。

我干你大爷?

此时想来,他的这点微末道行与这些老狐狸相比,就跟过家家一样?

差一些就上当了……

崔光未来的前一刻,李承志都还在暗中发狠:大不了一不做二不休,老子不和你玩了。

不是他沉不住气,而是形势所逼。

如今元鸷已为敦煌镇将,元琛则为凉州刺史,这一看,分明是朝廷已对西海遗部即为李氏部曲半信半疑。

不出意外,开春之后,这两部必会以犁庭扫穴之势巡查西海。白甲兵,已然藏不住了。

而迁李承志为平东将军,就封平州,更是如釜底抽薪,囚龙于旱地,困虎于牢笼。

李承志再是能耐,也不可能在一面临海,三面皆有重兵的平州翻出什么浪花来。只待元英质问予他的那些罪状查实,便是李承志伏首之时。

所以,他不得不反……

但如今经崔光提醒,李承志突然醒悟:好似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只是将高猛召回京城,又夺了他诸多兵权,无疑于要了高肇的半条老命。而不出预料,朝廷定已着手治理并安抚北镇,留给高肇的时间不多了。

不,该是比自己更短才对。

自己再不堪,至少予西海有民十数万,兵近二十营,牛羊战马无数,粮草兵甲更是无虞。

而高肇有什么?

就凭高猛与高植经营不过数年的夏、朔二州?

何况眼见就要成昨日黄花……

而错过这次机会,他也就只能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尉之职,而后蹉跎几年,黯然终老。

而恰恰,高肇对那几句谶言却又深信不疑。若无意外,他已然起事在即。

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打响第一枪,替他吸引足够的火力。

所以高肇特意来给他施加压力,以此让李承志以为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是瞬间,李承志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怕是从西海遗部横空出世,将杜伦部灭族之始起,朝廷已然开始布局了。本是未雨绸缪,以防他尾大不吊,成为高肇第二。却不想搂草打兔子,将高肇这条毒蛇给惊了出来?

高肇也不是省油的灯,明知是计,却将计就计,非要虎口拨牙……

李承志自以为已然长进了不少,就算不是对手,至少也能瓣几个回合的手腕。但此时一看他才知道,与这些阴险狡诈的狐狸相比,他乖的就像小白兔。

看元英之果断决绝,看元澄之老谋深算,再看高肇之阴险狡诈,便知朝臣绝非酒囊饭袋之流。恰恰相反,狡猾的都快成精了。

包括崔光,看似对他恨铁不成钢,屡次气急败坏,但未尝不是七分真,三分假,装出来给高肇看的。

甚至于高英,都绝非表面看来这般愚蠢、良善……

特么的!

除是暴粗口,李承志委实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

见他似是惊谎失措,崔光狐疑的转着眼珠:“果真是你李氏部曲?”

“是个鸟毛?”

李承志咬牙冷笑,“若真是我李氏部曲,我焉能使其暴露于世?只需匿于西海,休生养息,待这天下再乱一些,混水摸鱼岂不更好?”

“不是最好!也是此故,太后与元澄,并我等皆是半信半疑。而因其予北镇之时助你,才有你灭杜伦、擒窦领之奇功,故而朝廷商议,但开春之后,就会遣使西行,予遗部行诸般赏赐。

不出意外,至少也会封遗部为国中之国,赐首领为异姓之王……如此,也能使你脱清嫌疑,才好委以重任。”

崔光盯着李承志,又悠悠一叹,“即便是,也无关大体。太后与诸公皆称,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只以你为救国难于水火,不惜令其暴露于世,也是有功无过。只需归附朝廷便可……

另许你实封于平州建国,暂为大国(封国等级),可置民一万户,置军三千。而如今你只是双十年华,假是时日,未尝不能再进一步,以异姓封王……”

高肇说有朝一日,未必不能封他为异姓王。结果走了没两刻,崔光又称,假以时日再封他为王。而且还不用提着脑袋造反,听起来好诱人!

汉末之时,曹操便是先封魏国公,后封魏王,逐步觊觎刘氏社稷。

再往后数,隋之杨坚,唐之李渊皆是如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魏春》,方便以后阅读大魏春第581章 差一点上当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魏春第581章 差一点上当并对大魏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