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江泉奏折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33|字数:5136字

此时朝议可谓是尴尬到了极处。

文武百官,尤其是言官们憋足了劲,一门心思要为国除奸,革除弊病。

甚至要成化皇帝下罪已诏,倒逼皇帝励精图治。

并且已经势如破竹,眼看皇帝就要松口,胜利唾手可得。

谁也料不到,这最后的当口,斜刺里竟杀出一只不知所谓的“江泉县百姓代表”!

不得不说,言官们小看了这个扁担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泥腿子二货。

在这货不讲理的胡搅蛮缠之下,竟是生生搅黄了大伙绸缪多日的大计。

议题已经不由自主地从铲除奸佞,皇上下罪已诏这样高到天际的“高大上”,沦落到了讨论一个从六品浊流官政绩,这样一个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小下”上面来。

说实话,若是放在正常情况,一个县份的政事,最多吏部一个郎中出面,都算得上是给足面子了,哪里拿得上朝堂来讨论。

可此时出现在廷议之中,却成了所有人的绊脚石,不打倒批臭,预定的目标完全没法子施行。

不是不想绕过,而是根本绕不过。

大家都是受灾,凭什么人家江泉县就能为君分忧,化危为机,将坏事转化为好事?

连百姓都不远千里来给皇帝歌功颂德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天变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事在人为,关键就看主政一方的官员是不是尽心尽力。

天子可以很堂而皇之的说,天变的警示,警示的不是朕,而是你们这些百官。

这怎么可以?

自大明立国以来,除了太祖太宗两位动辄杀大臣的皇帝之外,咱们文官集团还没受过这等窝囊气的!

所有人都憋了一肚皮的闷气,非把这位搅局的江泉县令批臭批倒踏上一万只脚。

言官们的质疑是有理由的。

若是你江泉县真的治理得如此之好,为何不明发奏章告知天下?

反倒是用这种歪门邪道的“幸进路线”,玩什么“百姓代表”的拙劣伎俩?

不就是哄皇帝开心,企图掩盖自己在江泉县倒行逆施的事实么?

至于这位“百姓代表”所说的,明显是被小恩小惠收买兼洗脑过的。

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咱们从政多年,目光如剑,一眼就看出这背后的猫腻了好不好!

此正是欲盖弥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

不要说清流们这么想,就是万安万首辅一派也是这么想的。

万安比所有人都更清楚松江府此时情形之不堪,李之荣焦头烂额,已经数次送上重礼,乞求万首辅为其谋出路了。

而万首辅也相当有职业操守的秉持着“一分钱一分货”的真理,十分尽心地替李知府大事化小,以拖待变了,只待假以时日,便可小事化无。

此时这江泉县令横插一杆子,明显是走投无路之下,玩了命的敲剥商贾来弥补大灾造成的亏空。

而且这厮还敢于铤而走险,玩了一出别出心裁的“报喜”,倒也是同行里的一个人才。

可惜这厮空有拍马的天赋,却是没有与之相符的眼力劲。

直接绕过内阁送到皇帝面前,这简直就是一招臭得不能再臭的臭棋。

没有内阁的背书,尤其是首辅的点头,你纵然有成绩咱也可以把你说成是虚的假的,何难之有?

敛财几达二十万两,若是送十万两银子到咱的手里,不但能稳稳扬名露脸,还能保你升官发财。

咱还会把你倚为心腹,毕竟以敛财的技术而言,手底下能人虽多,却真真没有一个人能在一县之境就能聚敛如此巨财的人物,人才难得啊。

可你偏偏就要自绝于官场,那是谁也救你不得的了。

沉默不代表了无事,相反,此时正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所有人都在酝酿着雷霆一击!

“启奏皇上,臣有本奏。”

便在这个尴尬得不要不要的时候,一名官员出列了。

众人循声看去,是通政司的最高长官,正三品大佬周文韶。

通政司衙门为前朝所无,乃是太祖朱无璋亲设。

太祖以为,政犹如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为名,设通政司。

通政司,俗称银台。

长官为通政使﹐正三品﹔其下设左﹑右通政和左﹑右参议等官佐理政务。

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

早朝时汇进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有径自封进参驳之。

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入奏。

通政使为九卿之一,但这周文韶平日颇为低调,也没有什么建树。

在众人眼里几乎是隐形人,少有奏事的时候,此时他有本奏?能有什么好奏的?

“卿所奏何事?”成化皇帝问道。

“臣并非自己有事要奏,而是接到江泉知县奏折,因滋事体大,臣不敢怠慢,恭请圣裁。”

这么巧?咱们这边正在争执江泉事宜,那边通政司就有奏折递上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221章 江泉奏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221章 江泉奏折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