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挖矿大计

作品:大明伪君子|作者:南墙的那头|分类:历史|更新:2022-01-13 14:29:42|字数:5756字

“封侯非我意,唯愿海波平。”方唐镜脱口而出。

“好诗,贤弟,怎的不做完呢?”三人又等了半晌,见方唐镜并没有进一步的兴致,徐鹏举便问道。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方唐镜渭然长叹道:“待他日,倭患平定,再续此诗!”

三人顿时肃然起敬,均觉得方唐镜忧国忧民,实在是国士无双。

他们哪里知道方唐镜刚刚吟出一句,随即住口的原因是因为突然良心发现,决定还是留给以后的戚继光吧。

“倭患自太祖时便有,贤弟有何良策一劳永逸?”

这个问题在朝野之间早有议论,各种各样的真知灼见奇谈怪论多不胜数,徐鹏举自己就与人谈论过无数次,但此时,他是真的想听听方唐镜有何高论。

“哪里来的高论,其实答案一直摆在那里,只不过朝廷不愿意去做罢了。”方唐镜苦笑。

“你是说犁庭扫穴?可那倭国乃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朝廷也是不得已。”徐鹏举也是苦笑,这话他自己都不怎么信。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皇帝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在《皇明祖训》中宣布将朝鲜,琉球,安南,倭国,真腊,暹罗,苏门答刺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

当然,太祖在祖训里这么告诫子孙的: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犯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正因为有了这“不征之国”的祖训,兼之倭国表面也足够谦卑,常常“遣使岁贡”,因此朝廷上下,多数人还是不愿发起对倭国的战争的。

当然,在朝廷上下也是认为倭国穷得响叮当,咱们大明花费天量的军费打将过去,劳民伤财又有何用?

“祖训果然是个好东西。”方唐镜微微一笑道:“兄长可曾听说过成祖欲征倭国趣事?”

《皇明祖训》他就经常用来坑人,当然知道现在的祖宗成命对于大明官员来说,有用的时候就是个宝,无用的时候就是根草,连厕纸都不如。

“成祖皇帝曾经想过征倭国?贤弟说来听听。”三人兴致大起。

方唐镜于是说起在《野获拾遗》里看到的一则趣事:

据说成祖时曾有意灭此朝食的,不过有大将闻此事,惊谏道:“倭人贫困如狗,男子仅三指布包裆,女子只一枕头传家,取之大亏,赔老本矣!”

成祖大惊,真有举国如此之穷的?遂打消了征倭之念头。

当然,后来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证明了倭国并没有如此穷困,但那时成祖觉得自己杨威四海,万国来朝,武功盖世,也不必再征了。

三人哈哈大笑,恰好秀娘上来换菜,听到方唐镜说起这羞人趣事,满脸通红地轻轻啐了一口,又白了方唐镜一眼,忙布上新鲜时蔬,逃也似的下去。

方唐镜继续他的话题道:

“实则这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满朝文武皆以为倭国是判官讨饭,穷鬼一个,花大代价打下来,实是得不偿失。殊不知倭国境内有一大片银山,足够缓解我大明银荒。”

大明银子短缺,市面流通的银子不足交纳赋税,这才有允许交实物抵税赋的规定。

“倭国真有银山?”徐鹏举不是第一次听到方唐镜提起此事,但上一次也只以为方唐镜是说笑,现在旧事重提,便知方唐镜并非虚言。

“此事千真万确,这在一些资深海商口中已不是什么秘密。且矿藏之深之广,据说足够倭国五百年开采用之不尽。”方唐镜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徐鹏举三人浑身一震,脚下一滑,呯的一声就摔到了桌子底下。

我……靠啊!

足够五百年开采的矿藏?!

说是金山银山都是轻的了吧?

“贤弟,过了啊,玩笑不带这么开的!”徐小公爷揉着腚爬了起来,苦笑着埋怨道:“若是倭国之内遍地银子,哪里还有倭寇打家劫掠?难道这些家伙脑子都长到了狗身上么?”

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方唐镜解释道:“这就是倭寇横行屡剿不绝的原因了,你们可知,现在的倭国,穷得就只剩下银子了?”

穷得就只剩下银子?

……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方唐镜叹道:

“此时的倭国,正值战国时期,国内烽烟四起,各地大名领主相互攻略,连年争战之下,其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而那些倭寇,实则是战败方的流浪武士居多,在国内混不下去,于是便侵我海边,将烧杀抢掠所得再卖回国内,攫取暴利。

这等无本之买卖实在不要太好做,于是内地便有不法之徒与之沆瀣一气,为祸沿海,这才是倭患屡禁不绝的本质原因。”

“可恶,该死!”徐鹏举狠狠锤在座榻上,呯呯作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事对我朝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方唐镜冷静分析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伪君子》,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伪君子第316章 挖矿大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伪君子第316章 挖矿大计并对大明伪君子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