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皇太极死,孙传庭疯

作品:明末之席卷天下|作者:明镜要高悬|分类:穿越|更新:2022-10-03 10:53:25|字数:6276字

其初,李自成攻城掠地多不守,及渡汉江,长驱入荆,见无一兵,遂有据志。先据荆襄,次及承天、德安,渐及汝南,分设卫兵:通达卫制将军任荣光以兵六千守荆州,分二千守荆州;通达卫左威武将军兰养成以步兵八百守夷陵;通达卫右威武将军牛万才以骑兵六百、帅标都尉张礼以水兵六百,分守夷陵;帅标威武将军王文耀以兵六千守澧州;扬武卫果毅将军白旺以兵三千守安陆;都尉董云林以兵六百守荆门;帅标威武将军谢应龙以兵三千守汉川衣马家隔;左卫都尉马世泰以兵六百守显陵;襄阳卫左威武将军高一功、右威武将军冯雄各领兵二千;汝宁卫威武将军韩华美以兵八百守信阳;均平之果毅将军周凤梧以兵二千守禹州、郑州。

到崇祯十六年中时,基本尽占河南湖南两省,大明在这两个地方的重要府州已经完全无兵。

崇祯急的要死,不停催孙传庭灭贼。

到了崇祯十六年七月,孙传庭已经陷入了近乎绝望的状态:

“吾固知战未必捷,然侥幸有万一功。大丈夫岂复能对狱吏乎!”

八月初一,孙传庭在没办法之下,于是在西安誓师,统率好不容易聚集的十万大军出征。

此时孙传庭在陕西省搞的所有改革措施都是一团乱麻,毫无成效,但孙传庭也只能寄希望于侥幸,就算失败了,哪怕被李自成打死,也比回天牢强。

十万大军才走到洛阳,明军的粮食供给已经及及可危,为大军供应粮饷的晋南地区“催逼严急,里老有自缢而死者,运夫有淹没河中者。人情汹汹,莫知所措”。

这就是不好好种田的下场,也是种不好田的下场。

孙传庭这次没种好田,军粮完全不够。

这时有人建议孙传庭在洛阳筑城屯田,招募流民垦荒,解决军需问题。

但是孙传庭要是能屯田,在陕西不就屯了,何必要到洛阳来。

孙传庭硬着头皮硬抗,继续带兵马找李自成干架。

在战役初期,孙传庭接连取得了一些胜利,闯军的嫡系大将谢君友都战死。

然而,战术上的胜利换来的是战略上的步步深入泥潭。

李自成也猜到孙传庭补给困难,连连后退,拉开孙传庭与其大后方的距离。

闯军退到了豫南地区之后,补给条件越来越好,襄阳大本营的粮食物资可以沿着白河水道送到南阳,随后穿过鲁阳关就可以抵达汝州战场。

而明军的补给线却越来越长,从关中、晋南输送粮食,没有水路可用,一路翻山过河,非常困难。

这并不是那种设伏诱敌的阴谋,而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孙传庭自己也知道李自成故意拉长他的补给线,可是为了寻李自成决战,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他没有选择,继续往前。

这一幕和当年清兵入关,卢象升战死何其的相像。

当年卢象升在自己地盘没粮,清兵有粮,现在孙传庭在大明朝国土上没粮,反贼却有粮。

孙传庭想硬着头皮死撑,可他麾下的明军当然不可能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尤其是副总兵高杰、总兵白广恩这两位大将,论起烧杀抢掠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军需物资不够,当然是沿途劫掠百姓,闯军的脑袋没砍下多少,就砍老百姓的脑袋报功。

当年在晋北老家的时候,孙传庭最痛恨的就是这样的人,可现在,孙传庭对他们根本不加约束。

如果不让他们抢劫,没饭吃的士兵就一定哗变,那死的就是孙传庭。

如今的孙传庭,已经陷入癫狂状态。

都说孙传庭是明末最后的良将,但在品德这方面,和卢象升还是有差距的。

卢象升宁可绝粮七天,都没有抢过百姓一粒粮,而孙传庭大概知道卢象升怎么死的,终于决定做点该做的事。

他在攻占宝丰之后,先是杀掉了所有俘虏,然后又杀掉了所有参与守城的老百姓。

最疯狂的是,他连开城投降明军的缙绅都杀,然后尽占其粮。

看来他是不想步卢象升没粮的后尘。

孙传庭部下的另一个农民军叛将飞天龙折增修攻下了有闯军家属居住的唐县并屠城。

在这样的局面下,闯军治下地区的情况变成了万众一心抗击孙传庭。

喜欢明末之席卷天下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明末之席卷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明末之席卷天下》,方便以后阅读明末之席卷天下第734章 皇太极死,孙传庭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之席卷天下第734章 皇太极死,孙传庭疯并对明末之席卷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