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加税减税

作品:天启1626|作者:青虫月二|分类:历史|更新:2022-11-13 01:16:30|字数:6454字

第一百三十五章加税减税

“回,回皇上,若说对于赈灾之事,既然连皇上都要节衣缩食,而且刚才几位王爷也都表态,朝中重臣也依本心来捐钱捐物,说起来也都是为了我大民江山,可这毕竟不可能长久,若要长久保得国库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安稳民心,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稳定税赋收入。

其次就是加税,这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此时皇上及诸位王公大臣们的忧虑。”

王穿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刚才论及人员调派说起来只是不懂朝中处事方式,可现在却提加税,这简单就是无视百姓疾苦。

一般在遇天灾之年都要减税,可王穿却是反了过来,提议加税,这如果不是在胡说八道,那一定是真的从四百年后而来的人,不懂治国,更不懂民情了。

所以话一说完,这些大臣们都议论起来,有的在批评,有的在窃笑,觉得王穿实在不可理喻。

“王统领大人,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来了,你还要加税,这税从何来呀,这税从何来呀?

朝廷不体恤也就罢了,还要加税这是要逼百姓走投无路呀。”

黄立极大人一副十分感概的表情,刚才问他之时他并没有话说,也没有办法,可此时却是第一个跳出来批评嘲笑王穿的。

“黄大人,你这话可就说得有些过份了,虽然王统领大人并没有出什么高明的点子,但黄大人却也不可如此乱说,朝廷何来不体恤百姓之灾呢,刚才上到皇上,下到王爷众臣都齐出钱出力,这难道不是体恤又是什么,难道你连皇上对天下百姓的体恤都敢妄议吗?”

说话的并非信王也非是魏忠贤,更不是其它朝臣,而是坐在黄立极身边的赵南星。

因为信王与魏忠贤知道王穿非是一个愚蠢之人,必然还有下文,所以此时不便为王穿辩解。

可赵南星却不一样子,他虽然也是三朝元老,可身家自然也只能算是小富之家,却也捐了两万两白银,可身为首辅大臣的黄立极却不敢表态,由此一来心里自然有气。

想必赵南星也知道黄立极应该比他富有,这才会此时为王穿出头的。

“你,赵大人我可没说皇上与众臣,老夫自然也会捐钱出力,只是觉得这个统领大人所言实在荒唐无比,一时言失,你也不必拿欺君妄论之说来给老夫戴高帽吧。”

黄立极当然老脸一红,此时也不得不稍作辩解,当然依刚才的话,他就已经犯了重罪,而且一得罪就得罪所有人,就算此时朱由校拿此来说事,怕也不会有人替他求情,毕竟大家都要拿银子出来,心里本就不痛快了。

“是呀,我是不该给黄大人高帽戴,但王穿统领大人话可还没有说完,你一个三朝元老听一听后生晚辈说说又能如何,难道连这一点耐心都没有吗?”

赵南星再次回怼了一句,也是把头一扭,不再理黄立极,而黄立极呢则也是一样,毕竟再说的话就真的有过失了。

“两位爱卿不必争执,赵爱卿说得对,在朕的面前只要是为国为民之议,朕都不会计较,再说了王穿自然还有下文,但听无妨。”

朱由校此时脸上透着微笑,像是跟着王穿演双簧戏一样,其实王穿心里并没有谱,只是如此随口一说。

因为他还记得一些东林党主张的观点,其中一条就是取消矿产税赋。

而大部分矿产皆被地方权贵把持,与百姓并无利害关系。

而取消此税的人正是朱由校的爹先皇朱常洛,当时朱常洛当上皇帝就采用了东林党的建议费除了矿税与榷税。

很多人都把此当成朱常洛的改革,其实于王穿而言他觉得当年朱常洛怕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那时东林党势大,而且东林党所代表的正是地方权贵乡绅之流,代表的是所谓的进步思想。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朱常洛那时能当上皇上,自然也少不得东林党的帮助,所以取消矿税自然也是安抚于东林党。

而对于矿产资源来说,无论是何朝何代都是朝廷国家所有,若说连矿产税都不收了,那得利的非是百姓,而是那些权贵。

当然先取消一些税赋也怕也是朱常洛留给朱由校的遗产,在朱由校在危难之时可以有一根救命的稻草。

“回皇上,微臣所提加税并非关乎百姓,不会给百姓带来损害,相反微臣还建议灾害之年对与百姓相关的税赋加以减免,对因为天灾而无收成的百姓减去相关的税赋,以保证百姓能安心耕作。

微臣这里所提的加税其实也非是加税,而是重新征收。

先皇在位之时费除了矿产之税,微臣觉得十分不妥。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而矿产关乎将来的国家安然,如铁铜磷矿等,这些物资关乎国计民生,可任由地方权贵官绅把持,于朝廷不利,于百姓不利。

若重开此税,自然可以增加国库收入,若再遇天灾人祸朝廷也有钱粮救济百姓,这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天启1626》,方便以后阅读天启1626第一百三十五章 加税减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启1626第一百三十五章 加税减税并对天启1626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