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城市崛起

作品: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作者:牧者有神|分类:历史|更新:2022-12-09 08:49:49|字数:4378字

114、城市崛起

贾三献出的十万两银子,直接为朱信的事业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特别是对于原本才刚筑好石头城墙的北城城区来说,朱信拥有了更多的银子作为底气,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扩建。

贾三也被聘请为团山堡的专职牙商,全权代办团山堡的各种贸易买卖。

北城的一处新宅子,贾三望着重新装修一新的府邸,心中满是感慨。

北城作为团山堡新扩建的城区,一切都按照朱信的设计和要求,规划了许多的住宅。

这些住宅虽然不大,也就只有三进三出。也就是有三重院落,每个院落都有正房、厢房、下房,甚至雨廊还有小花园,虽然不大,但是也算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朱信甚至还在北城新建了一个公共澡堂、两间公共厕所,甚至还建起了一座文化广场。

这些住宅还被朱信卖给了一些富人,也让朱信小赚了一笔,算是团山堡最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其中,有部分住宅区则被朱信赏赐给了一些手下骨干,比如王则、刘波、张铁豪等有功者。

贾三望着新宅大门上悬挂着的“贾府”匾额,顿时陷入到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我这算是越活越差劲了吧?”贾三背着手苦笑道。

眼下,他已经被朱信完完全全绑上了团山堡的战车之上,只能一路全力冲刺到底,半路还不能跳下去。

这时候,朱信从府邸内走了出来,一脸笑呵呵拱手抱拳道:“恭喜老贾呀,我刚进去转了转,很不错,的确是大富之家。从今往后呀,你就是我们的财神爷了,也带着我们大富起来。”

贾三尴尬笑笑,赶紧谢道:“承蒙朱大人厚爱,非得要我安家于此,还白送了一座宅子。”

“何必客气,要不是附近几个富商抢着要买,我手中早已没了更多宅子,要不然我肯定要送你三五座才行,你家大业大,这么小的宅子实在是委屈你了!记得我交待的事情,我手上还有五百杆才用没多久的鲁密铳,帮我找些下家,尽快卖了换银子。”朱信说罢,微微一笑,背着手,转身就离开了。

团山营已经淘汰了鸟铳,全部装备了带刺刀的白氏燧发枪2.0版本,朱信自然想把那些旧鸟铳,赶紧换成银子。

“我怎么瞧着,老朱这人,比我还爱财!”贾三望着朱信远去的背影,喃喃笑道。

···

这些天的各处磨坊,都已经忙疯了。

收入府库的玉米粒,团山堡的五百名官兵、北管屯的几十名官员和差役,成为了第一批食用者。

王则按照朱信的吩咐,把一百三十二石玉米扣除了种子之后,全部都发放出去了。

这样算下来,每名官兵都至少分到了至少二、三十斤的玉米,而这只是朱信在主粮之外发放的补充副粮而已。

按照朱信给大家宣传的食用方法,这些官兵们,打发家属们或是自己在家研磨,或是去磨坊研磨,将玉米变成了一袋袋玉米面。

朱信还教大家用玉米面做成各种面食,这些玉米面食吃起来口感细腻,香甜松软,令人百吃不厌,很快就大受欢迎起来。

玉米面先从军中开始流行,由军属屯户又影响到了附近的民户百姓。

甚至许多百姓,直接拿出了稻米和小麦和那些官兵家属对换玉米面,玉米面一下子就如同旋风一般,掀起了百姓们对玉米这种高产农作物的追逐。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

而这时候,朱信就立即下令有价发放玉米种子,农户可以前往经济发展局购买玉米种子,并且承诺耕作面积,就会获得经济发展局的指导,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的种植。

除此之外,经济发展局在接受了最新一批北逃难民之后,忽然发现,原有的土地已经完全不够耕作了。

在团山堡的官厅,王则拿着一摞的册籍,匆匆来到朱信面前。

此刻的朱信,早已经穿戴一新,准备带着手下前往巡视各地墩堡。

之前,他一直忙于团山堡的发展,以及团山营的募兵和训练,现在他终于抽出了时间,准备仔细将手底下的一屯四墩十堡好好巡视一番。

“大人,咱们的田地,接下来恐怕就不够分配了!眼下,团山堡剔除军户之外,拥有民户一千五百户,百姓四千九百五十余口······专门的耕地农户,就有八百多户,按照原来招徕流民的土地政策,已经让我们的田地捉襟见肘了。”

王则叫苦连连,自从他接管经济发展局之后,他忽然发现他的工作猛然增加,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半夜的地步。

现在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田地已经不够分配了。

虽然团山堡已经在不断地开垦荒地,整个团山堡的田地已经从过去三五百亩,直接暴增到了两千亩,可按照最低保证每户获得三亩田地的要求,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有的耕地需求。

“增加开荒也不够?”朱信拿起一摞册籍,仔细看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方便以后阅读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第114章 城市崛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第114章 城市崛起并对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