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分兵策应

作品:重生周隋之际|作者:采莲的何田田|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7 03:32:57|字数:4168字

第336章 分兵策应

说是小城,也是相对于南方的辽东城而言。

作为汉朝时,辽东郡中部都尉的治所,候城规模实际并不小。

如今的候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平静之中,却让人觉得死寂。

城中的尸首都已经被陆续运了出来,随意挖了一个坑,填埋了事。

而街道也被打扫干净,只剩下城外的乱葬坑在无声控诉联军的暴行。

但在古代,异族之间的战争本就是这样血腥而残酷。

夜色中,房玄龄被崔澈唤来了帅帐。

四族联军各自安营扎寨,虽然相距不远,但壁垒分明。

崔澈此时正坐在帐内,看着烛火出神,直到房玄龄进账,才回过神来。

“玄龄来了。”

“下官拜见明公,不知明公深夜唤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行礼后,房玄龄问道。

崔澈指着靠近自己的客位,笑道:

“坐下说话。”

等房玄龄入座后,崔澈这才解释道:

“我打算让你坐镇候城,将这里作为物资囤放之处,此处水草丰美,契丹牧民也可在此放牧。

“候城距离辽东城不过百余里,驱赶牲畜,一日之内,即可抵达,玄龄以为如何?”

房玄龄反问道:

“明公可是要诱使高句丽来攻打候城?”

崔澈摇头道:

“我会留足守军,否则若是物资被毁,纵使全歼来袭之敌,大军亦难以返回。

“假若高句丽人真来袭扰候城,只需坚守一昼夜,我必然能够驰援,让敌军有来无回。

“若是不来,也无伤大雅,我本就只是想以此地囤放物资、牲畜。”

房玄龄正色道:

“明公所言,未尝不可,但明公既然让下官留守,还请授予下官全权,以免将领不遵号令,自作主张。”

崔澈笑道:

“我今日将你唤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话音刚落,就有亲随通禀,张武应召而来,如今就在帐外。

房玄龄听说是张武,也放下心来。

张武本是崔澈家奴出身,领军二十余年,也算是宿将。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崔澈的命令,总会一丝不苟的执行。

“张将军来了,坐下说话。”

崔澈招呼道。

他早就为张武放了奴籍,自然不能再把对方当作家奴看待。

只是张武却还是恭恭敬敬地向崔澈行了主仆之礼,这才落座。

崔澈问道:

“我将以候城为后方供给之地,由房长史留守,全权负责候城大小事务。

“军中将领,只有你办事最为稳妥,我欲以伱领军,协助房长史镇守候城,你可愿意?”

张武毫不犹豫道:

“还请家主放心。”

说着,张武起身向房玄龄行礼道:

“房长史若有差遣之处,尽管直言,张某无不遵从。”

房玄龄笑道:

“张将军言重了,我等都是在为明公效力。”

房玄龄跟随崔澈快二十年,张武更是崔府家生子,但实际上两人的交情并不深,主要还是张武在入仕以前,常年在安平统御骑卒,入仕后,又去了北疆军镇任职。

而出征之时,房玄龄基本都在管理后勤,与张武接触的机会也不多。

今日崔澈特意将张武唤来,也是担心二人处不好关系,现在看来,倒是多此一举。

在候城稍作休整后,崔澈为房玄龄、张武调拨五千博陵骑卒、三万幽州骑卒守卫候城,保护牧民放牧。

自己则领着剩余三十万大军沿沈水南下,由库莫奚部为前锋,各军有序前进。

候城拒不投降,在城破之后,几乎被屠尽的消息已经在流传开来。

因此沿途的一些小据点,要么军民早就跑没了人影,要么也不敢抵抗,主动献城。

虽然联军将士们深以为憾,但崔澈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有祸祸对主动投降的高句丽据点。

正值大军压境,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辽东城,隋军的军力早已得到了斥候的证实,崔澈也没敢虚报。

其实动员三十三万大军,他完全可以声称是八十万大军,但崔澈怕没把高句丽人吓到,反而让杨坚坐立难安。

王弟高建武的临时住所内,众人还在争论应该如何守城。

西部大人灌奴佳成经历过上一次辽东攻防战,有了成功的经验,于是主张道:

“辽东本就是坚城,隋人侵犯以后,又再度加固,三十万隋军尚且望城兴叹,又何况是崔澈领着一群奚族、契丹的乌合之众。”

燕地骑卒的战斗力,在这么多年的对外战争中,已经得到了一致的认可,没有人敢于轻视他们。

但这毕竟是攻坚战,骑兵派不上大用场,而库莫奚、契丹步卒在高句丽人的眼里,别说比肩燕地骑卒,甚至远远不如一征辽东时,杨坚所征调的国内府兵。

灌奴佳成继续道:

“城中粮用充足,足可支应一年,如今使团已经前往隋地,我等只需坚守城池,等着他们君臣反目,崔澈自然退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周隋之际》,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周隋之际第335章 分兵策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周隋之际第335章 分兵策应并对重生周隋之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