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回八零

作品:重生八零文艺时代|作者:编舟|分类:都市|更新:2023-03-27 08:53:53|字数:4278字

二月初二,龙抬头。

宋家庄地处鲁南山区,历来有炒糖豆吃龙须的习俗。但黄豆和红糖是金贵东西,没几家舍得拿出来炒了当零嘴,宋远航家也不例外。

不过吃饭的时候,他面前倒是有一碗卧了个鸡蛋的手擀面。

宋远航看了眼爹娘手里的粗瓷大碗,不出意外,果然汤多面少,鸡蛋更是不可能有。

他默不作声,夹起鸡蛋,一分为二,一人一半。

“你这孩子,咋又作妖!我和你爹都活了这把岁数了,还缺你这口鸡蛋?”

“缺!”

宋远航手疾眼快,端着碗,赶在爹娘把鸡蛋又往他碗里放之前,噌地站起身,风卷残云,呼噜几口,便把面条扒进了肚里。

真香啊。

好想再吃一碗。

可惜现在不是粮食充足的21世纪,如今是1980年,就像今天他们吃的面条,还是用粗面和玉米面掺着擀的。

好在年前村里已经分田到户,相信粮食问题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而宋远航,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在同叫宋远航的农村青年身体里,已经呆了快有三个月。

前世他无亲无故又身患渐冻症。

万幸生病前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不仅能够体面地离开,还留下了不菲的遗产捐献社会。

也许是他的善举感动了老天爷。

在农村青年宋远航因为救火而被浓烟呛得昏迷不醒时,他从21世纪悄然地来到了1980年,继续两人还未走完的人生。

“爹,娘,我去学校了哈。”

宋远航1978年高考落榜后就一直在村小里当代课老师,比起天天要下地干活的同龄人,算是轻快又安稳。

可惜好景不长。

从去年秋天开始,县里就传出要削减民办教师名额。

以前民办教师的工资都是按工分结算,由各村大队负责。

现在分田到户,需要真金白银地发工资,县教委财政吃紧,村里账上也不宽裕,每个村小都被下派了劝退指标。

宋家庄村小也有一个。

而宋远航正是最可能被劝退那位。

他为了给自己再找条出路。年前点灯熬油,很是用心地写了两篇小说,分别往《鲁省文学》和《华夏青年》投稿。

八十年代。

一个农村知识青年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高考,发表文章是最快的捷径。

才华,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块十分好用的敲门砖。

何况投稿又不用花钱。

只要在信封正中写上稿件二字,或把信封右上角剪下一小块,标明是投稿。

尽职尽责的邮递员们,就会把稿件完完整整地送到杂志社,编辑们也会心甘情愿地代付邮资。

尊重知识和文化,是大家约定俗成的默契。

“投给《鲁省文学》的短篇《青年有志》已经过稿,编辑来信说会作为首篇刊登在四月份的《鲁省文学》上。”

本来宋远航还担心《青年有志》会被退稿。

毕竟这篇小说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创,写的是一个名叫有志的退伍军人回到家乡,扎根土地、无私奉献的故事。

不像《凤凰琴》是根据柳醒龙的同名小说改写。

没想到编辑不仅没退稿。

还在回信中大赞他文笔生动优美,行文有自己的特点,鼓励他一定要坚持创作,千万不要浪费了天赋。

这倒是让宋远航对《凤凰琴》的过稿又凭添了几分信心。

看来缠绵病榻那些年,没有自暴自弃是对的。

他的文笔文风,没有拖累原先的好故事。

他读过的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看过的那一部部优秀经典的电影,现在都成了他扎根这个时代的养分和底气。

宋远航不想浪费重生一次的机会。

他想好好地在这个百废待兴、朝气蓬勃的年代,留下属于自己的足印。

宋远航越想越有干劲,连脚步都迈得更快更有力。

没一会儿。

便到了学校。

此刻。

天刚蒙蒙亮,位于两村交界的校舍四周十分安静,只有郎朗的读书声传出。

农村小学的作息和城市里不大一样,学生六点就要到校早读,上完两节正课,九点左右再回家吃饭。

宋远航看完学生早读,又讲了两节课,很是口干舌燥。

他回到办公室,拿起暖水瓶,刚要倒杯水喝,教务主任刘德海前后脚地跟了进来。

“小宋,校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要再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欲言又止,转身离去。

办公室里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大家都心知肚明。

看来那个要被劝退的民办教师,无疑就是宋远航了。这让一直和宋远航不对付的邵明杰喜上眉梢。

他忍不住跳出来,阴阳怪气地说起酸话:“哎吆,看来宋远航你这是有好事要发生啊,还单独谈话,咱可没这待遇。”

“邵明杰,你不会说话就别说,能不这么膈应人吗?”

坐宋远航对桌的刘彩霞看不过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八零文艺时代》,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一章 重回八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一章 重回八零并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