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是问题的问题

作品:重生八零文艺时代|作者:编舟|分类:都市|更新:2023-03-27 08:54:07|字数:4300字

嗐,你看我这捧哏当的!

“那是什么道理呢?”

宋远航赶紧亡羊补牢,一脸求知欲地望向韩少恭。

“你看咱们四个人吃面,三人重辣重味,但你一人清汤素面,却也是吃得怡然自得。我就想啊,文学本来就是千人千面,大可不必非要跟随主流口味去创作,写点自己喜欢的小东西,清汤寡水,也未必不好。”

当下的文坛,就像整个社会一样,都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交替与变革,确实走到了一个岔路口。

韩少恭这是在纠结创作路线的选择问题啊。

宋远航不敢瞎提建议。

因为在后世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拿到1980年,可能都是惊世骇俗的!

但韩少恭这么真诚地和自己讨论,如果自己只是打个哈哈,含糊过去,实在不够诚挚。

待人以诚,一直是宋远航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

再说了。

作家大都感情丰富而又敏感。

你是不是真心和他探讨问题,他肯定也能感受得到。

所以。

宋远航沉吟一下,还是很诚恳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大道理我不懂,但我一直觉得咱们写作,其实和农民种田差不多。种子好不好,工具合不合用,直接关乎收成问题。种子于写作者而言,就是积累的素材。工具嘛,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视为手中的笔,而是作者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你这块田就适合精耕细作,小锄慢修,那别人用的趁手的铁锨镐头就未必适合你。”

宋远航也是想到哪儿说哪儿,自认除了真诚,很是浅薄。

但韩少恭的眼神却比刚才更亮了。

他目中闪烁着激动的光,顾不得手上还有油腻水渍,一把紧紧握住宋远航的手。

“小宋同志,你说的很好啊,感觉咱俩想法其实差不多。”

直到洗完碗回屋,韩少恭都还没说尽兴。

各种创作上的纠结、烦恼还有喜悦和收获,全都恨不得一股脑地讲给宋远航听。

“林老师之前就犯过一次急性心肌梗死,这次听着也很危险啊,多亏小宋同志在旁边。”

好在进门时王潮银的话,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咦?林老师怎么了,是林锦澜老师吗?”

“林老师在火车站犯了急性心肌梗死,当时我正好在他旁边,不过已经没有大碍了。”

宋远航解释一句。

韩少恭闻言,不由感慨道:“林老师这一生真是经历各种大风大浪啊!我以前读他的《宝岛姑娘》,只觉写得好。后来才听人说这是林老师根据当年在宝岛从事地下工作时的经历写出。他当时被关押了一年多,后来虽然侥幸脱身,但要不是躲在煤船暗仓里,还是差点落入敌人手中,真是九死一生。”

韩少恭对林锦澜这位前辈很是崇敬。

不仅是因为林老师文章写得好,还因为林老师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

“王大哥,明天咱们去医院看看林老师吧?”

“我和朱炜同志刚才已经说好了,明天中午咱们四个人一起过去,然后你再陪着小宋同志到故宫转转。”

和韩少恭他们约定好明天见面的时间后,宋远航和朱炜便离开了宿舍楼。

此时已经是深夜时分。

燕京大街上空空荡荡,偶尔会听见叮铃铃的车铃声,那是下夜班的工人骑车从他们身旁经过呢。

“天上的星星好亮啊!”

宋远航仰头,突然有些孩子气的感叹道。

朱炜一愣,不知该怎么接话。

星星不一直这么亮吗?

不过这时的小宋同志倒是显出了几分与他年龄相符的稚气。

“你今晚好好休息,咱们明天见。”

朱炜把宋远航送到招待所,就准备撤了。

“朱编辑,您等一下,这是我从老家给您带的两个小礼物,自家编的,没花钱。”

有了给赵局送礼的经验,宋远航现在送礼都要提前声明,省得别人不收。

礼物是他爹娘这两天专门赶工编制出的笔筒,用的柳条是以前熏染上色过,古朴的深棕色。

本来宋大爷宋大娘还要用洋红在笔筒正面描个福字,显得喜气,被宋远航坚决地制止了。

“这么精致啊,而且还很实用,谢谢你,小宋同志。我就却之不恭了,回头帮我谢谢大爷和大娘,他们辛苦了。”

朱炜一手拿一个,很是喜欢的样子。

“喜欢就好!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几个呢,就不全送给您了。朱编辑,您说,这种兼具实用价值的工艺品,花钱您会买吗?”

宋远航拿来当礼物的笔筒有大有小,就跟套娃似的,并不占地方,他这次一共带了十二个。

除了当伴手礼,宋远航还想趁机试一试柳编工艺品的商机。

所以。

他送完礼后,立刻就来了个市场小调研。

“会呀,轻便美观又实用,只要价格合适,我肯定是会买的。怎么?你家里准备做这个吗?”

朱炜身为编辑,眼光和思维,还是很敏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八零文艺时代》,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十一章 不是问题的问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十一章 不是问题的问题并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