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读书》有请

作品:重生八零文艺时代|作者:编舟|分类:都市|更新:2023-04-19 15:21:26|字数:4144字

只是在宋远航拿到车票,准备离京回家的前夕,他又接到柳茵的电话,让他去《当代》编辑部一趟。

“反正是好事,你赶紧来得了。”

“柳姐,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什么事呀,你说了也好歹让我有个思想准备呀。”

“《读书》那边有老师想见见你。”

柳茵磨不过宋远航,给他透了个底。

“那我马上就去。”

宋远航的年纪,在燕京文学圈里真是没有比他更小的了。

平时接触的前辈编辑们,倒也没拿他年龄说事,故意摆谱压他。

但年轻人自己还是得自觉点,总不能让前辈们久等吧。

宋远航戴上棉帽手套,围上赵清歌给他织的毛线围巾,风驰电掣地就赶到了编辑部。

“他们在前楼,我领你过去。”

说起在文学评论界首屈一指的《读书》杂志,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创立杂志时,为了获得更广阔更自由的评论空间。

创办者,主要是陈瀚伯和范拥老师,很是花了一番心思。

他们安排《读书》编辑部在人民出版社这边办公,和《人民文艺》还有《当代》一个院。

但刊物主办者却是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名义是属于国家出版局的。

所以编辑部即使设在人民出版社,人民社这边也管不着它。

而主编呢?

又是找的和国家出版局研究室毫无关系的陈源老师。

如此一来,《读书》的自主性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发表的评论文章也就更能回归文学本身。

这些事情,平时朱炜一有机会,就会给宋远航科普。

所以宋远航对《读书》编辑部还是很了解的。

''柳姐,是哪几位老师要见我呀?”

现在《读书》杂志除了主编陈源,还有副主编冯亦代和倪子明,编辑沈畅文等人。

宋远航实在猜不透谁要找他。

''是范老板和李红林老师。”

得。

一个也没猜对。

一听范老板,宋远航就知道柳茵说的是范拥。

这位可是出版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现在范拥是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辑。

巴金先生的《随想录》、傅雷的《傅雷家书》、陈白尘的《牛棚日记》等经典图书,都是范拥一手策划出版。

除此之外。

他还创办了《读书》和《新华文摘》。

因为范拥还是三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总经理,熟悉他的人都会戏称他范老板。

虽然和两位老师是第一次见面,但通过这半年来和林老师、汪老师、关主编等人的交往,宋远航也算摸清这些老师的脾气了。

真实。

这些历经沉浮、腹有锦绣的老师们,其实眼光都特别毒辣。

在他们面前,千万别装模作样,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好。

“小宋来了,快请进。锦澜和增祺可是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你,说你酒量很是不错,是个好苗子。”

额。

范老板您这是夸我写文章有前途呢,还是说我喝酒有前途。

“今天找你来,主要是红林同志想和你聊聊。”

好在范总编开句玩笑话,就引入正题。

“小宋同志,你写的《变脸》我仔细看过了,有几个问题,想当面和你探讨一下。”

与戴着深色贝雷帽,穿着红色毛衣,笔挺西裤,儒雅而又时髦的范总编相比,李红林老师真是朴素得像个老工人。

可正是这位,总是会在评论界引一时风气之先。

他发表的评论文章,往往都会引起巨大反响。

朴远与他相比,差的可不是一个段位。

从“不是人民应当忠于领袖,而是领袖必须忠于人民”到“读书无禁区”,李红林老师的文章,真的尽显知识分子的胆识与风骨。

面对这样一位前辈,宋远航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打一个真实。

最开始他和李老师只是有问有答。

不过随着话题深入,不仅范总编也加入进来,宋远航也开始向两位老师输出自己关于创作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三人畅所欲言,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行了,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都咕咕叫了。估计老汪在家也等急了,走,小宋,跟我们一起蹭饭蹭酒去。”

到汪老师家去,宋远航可没啥不好意思的。

而且现在学校也放假了,他正好可以陪几位老师痛快地喝上几杯。

至于最后喝了多少杯,宋远航都记不清了,反正头晕乎乎的,只记得范老板向他竖大拇指,夸他有前途。

“你昨天喝了多少酒呀?怎么身上还有股酒味?”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慢慢驶出站台。

刚才上车时人荒马乱的,赵清歌没留意。

现在两人进了卧铺车厢,可不是就闻到宋远航身上的酒味了嘛。

“昨天去汪老师家,陪着几个前辈喝了两杯。”

也不知宿醉的关系,还是昨晚回去的路上着了凉,宋远航现在不仅头疼欲裂,还浑身没劲,酸疼酸疼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八零文艺时代》,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九十六章 《读书》有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第九十六章 《读书》有请并对重生八零文艺时代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