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教坊使,宋真

作品: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作者:随波逐流鸭|分类:悬疑|更新:2023-06-25 02:31:12|字数:4468字

下午,宋真被召进紫微城。

李治和武媚娘都在御书房等他呢。

“朕在长安听说,那群读书人批判你的音乐,是胡乐,你如何评价?”

宋真平静的说:“胡乐?何为胡,又何为汉?”

“如果单纯的以地域划分,在大汉时期,河北道还有一部分属于匈奴呢,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就发迹于此,那岂不是可以这么说?他们也是胡人?”

“说得好!”李治高兴的拍手称快。

宋真继续说道:“如果单纯的以生活方式来区分胡汉,更不合理。”

“在一般人的固有思维中,胡人是游牧民族,然而北燕的国民,你能说他们没有汉人吗?还有渤海国,妥妥的长城以北的关外夷狄,他们却是农耕政权,你能说他不是胡人吗?”

“又有人会说,以服饰为标准。那我倒是想问他一句,你来到天寒地冻的地方,敢不敢不穿棉袄只穿丝绸?”

“那如果以文化区分,是否遵儒为标准,就一定能区分胡汉吗?”

李治和武媚娘都在望着宋真,等待他的回答。

“非也,如此标准,实则片面。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也信奉孔圣,那他们就是汉人了吗?我估计五姓七望绝对会跳出来骂道,怎么可能?”

“胡汉问题,就像我问一个人你是男是女,我希望听到的回答,要么是男,要么是女,结果有人突然蹦出来一句,这是一个不男不女?”

李治和武媚娘都被宋真这个比喻弄笑了。

“臣以为,无论是汉化胡人,还是胡化汉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耍无赖。”

“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揪着种族不放?”

李治好奇的问道:“朕想听听,如果真的有人一定要划分胡汉,你该如何?”

宋真眨眨眼道:“很简单,所谓的胡汉之别,本质上是政治概念的延伸。”

“既然如此,那就行秦制,编户齐民,算汉,非编户齐民的,算胡。”

“只要这个人在大唐的疆域内生存,那他就是唐人,而不是简单的胡人或者汉人。”

“说得好!”李治笑了,这个回答,深得他心。

现在哪有什么胡汉之分?唯一的区别是,你到底属不属于大唐皇朝的子民。

李治和武媚娘又询问了宋真许多问题,宋真都一一作答。

当然,不是宋真在教李治怎么做皇帝,人家还用你教?怕不是嫌命太长了吧?

而是古人与一千四百年后的现代人,一次思想的碰撞。

宋真自然不会将后现代的那啥思想提出来,在唐朝是不现实的。

许久过后,李治叹了一句:“朕第一次发现,你这人还挺有一番见解的。”

“谢陛下夸奖。”

“关于此次段正玄一案,你立了大功,朕并没有给你赏赐。”说完后,李治眯起了双眼。

“对于陛下的一切安排,臣没有异议。”

对于宋真的回答,李治十分满意,看得出来,宋真确实没有意见。

“原教坊使陆乐逸通敌,如今缺职,你觉得你能胜任吗?”

宋真笑道:“天底下还有谁能比我有资格胜任教坊使?”

李治愣住,好家伙,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挺猖狂的吗?

不过,我喜欢!

“好!那朕,便让你坐上教坊使一位,日后统筹皇宫内教坊!”

“谢主隆恩!”

宋真窃喜,还不错,一下子从,从八品并州判佐,晋升到正五品的教坊使。

“当然,这个教坊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朕要你,为朕,写一首曲子!”

“可以。”

“记住,务必与天可汗的《浮光》同等水平。”

“定不负陛下期望。”宋真拜道。

“很好,下去吧。”

宋真走了几步,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陛下,那民间的会春坊以及平康坊,还能不能演出臣的作品?”

“你觉得呢?”

“我知道了。”宋真低头转身。

李治喊住了他,呵呵笑道:“守正啊,你是不是理解错朕的意思了?”

“嗯?”

“朕要你,将新派音乐,继续发扬光大!让天底下的百姓,都能与君共赏。”

宋真脸色一喜,记住,这可是你说的哦,别特么到时候反悔了。

“对了,陛下,臣在前段时间,让平康坊的女伎排练了一出戏剧,名叫《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陛下是否感兴趣?”

李治和武媚娘互望了一眼,他看得出来,武媚娘很想去。

作为一个宠妻狂魔,他怎么能拒绝呢?

“什么时候演出?”

“明日。”

李治算了算时间,他点点头:“没问题,到时候朕跟皇后,会去平康坊支持你这个教坊使的节目。”

等到宋真离开御书房之后,李治的脸色一下子变冷。

“洛阳的闹事,比长安还要严重,为何这么久都无人上报?”

武媚娘眼睛一转,她抓到了机会:“陛下,妾以为,应该是有人包庇。”

“会是谁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方便以后阅读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第134章 教坊使,宋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第134章 教坊使,宋真并对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