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火桶雷石

作品:大唐懂王|作者:文散官|分类:历史|更新:2023-12-30 16:34:03|字数:4368字

此时的逻些城已经被投石机砸塌多段城墙,而且崔俊并没有盯着一处砸,只是针对完好的城墙下手。

而逻些城在这样的攻击之下,城墙已经如狗啃过一般,残破不堪。

三天之后,合军一处的大唐军队足有三十余万。崔俊分出十万游骑,携弓箭与四周游走,分别由各将带领,成百人一队,专饲猎杀破城之后的敌方败军。

秦琼、程咬金与李靖各自率领五万人马,呈左中右三阵分列。余者皆为预备由崔俊统领,随时支援。

清晨时分,曙光破晓。崔俊带人登上营前新修的高台。瞄准镜中,逻些城内的景象被一览无余。

巨大的投石机,开始“吱吱嘎嘎”运作起来。这次崔俊没再往上放石块,而是一个个火石雷桶。

火石雷桶的引线被点燃,抛石机巨大的投臂将这些木桶往城墙抛去,专门对准那些早已被巨石砸塌的缺口之后。

火石雷桶划出一道道弧线落在缺口之后,“轰隆、轰隆、轰隆……”密集的爆炸声四起,伴随的是冲天的烟尘以及死亡。

城墙后的吐蕃兵卒被成片击杀,只这一轮的攻势,敌军在东墙之处便已损失过半。

“炮火延伸攻击!”崔俊命人在高台上打出旗语。

底下的兵士立刻上前增加配重,再次装填火石雷桶进行攻击。

前面那么多时间的打砸城墙可不是白干的,崔俊早已让人统计出每台投石机不同配重后的抛射距离。

现在只需按照配重将固定份量的火石雷桶抛射出去,便足以进行火力覆盖与延伸打击。

随着两轮炮火准备之后,秦琼、程咬金与李靖率领的攻城大军开始出动。前排盾兵,后排弓手依次推进。

前排盾手全都是沿途投降过来的吐蕃战士,这些是炮灰。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对于逻些城的进攻来表明对于大唐的忠心。

投石机的攻击并不能一直持续,一方面是投石机装填太慢,另一方面是崔俊带的火药并不是很多。

这一战,崔俊算是把老本全都压了上去,若是不能一鼓而破,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无比血腥,这是崔俊不愿意看到的。

四轮火力延伸攻击之后,攻城部队已经冲入各处的城墙缺口。如潮水一般涌入的唐军根本没受到多少抵抗。

逻些城的守军其实大多都在东城这一块窝着,前两轮的火石雷桶早已将他们打残、打怕。

逃跑的时候,那些要命的大木桶像长了眼睛一般追着他们屁股后头砸下,稍稍慢些的人顷刻间就会成为一堆堆烂肉。

这让吐蕃的兵卒根本无心恋战,只想着快点逃离对方的邪术。所以,唐军冲进来之后,便如入无人之地一般轻松。

但是,这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会有些不怕死的、敢拼命的人,吐蕃也不例外。

逻些城皇宫之内,几名将领正在带领自己的部下往东城而来。他们是松赞干布最信任的将领,也是吐蕃骨头最硬的汉子。

离着皇宫还有数十丈的地方,唐军与之接触,双方都没有话语,一照面立刻开打。

刀光枪影伴随着的是横飞的血肉。每一个倒下的身影便是一个生命的消散。

吐蕃精锐的拼死反抗在秦琼、程咬金、李靖的面前如萤火一般脆弱。三人三骑手执马朔,一个冲锋便将各自面前已经为数不多的敌军冲散。

阵脚大乱之下,吐蕃精锐的抵抗便告终止。这些人没有一个投降,更没有一个是活着被俘的。

他们的拼死与牺牲还是有些作用的,那些吐蕃的残兵与王公大臣们有了充足的时间逃跑。

唐军是从东面攻进来的,所以他们选择从西门逃跑。而原本守卫南北两门的守军则是选择就近出逃。

唐军破城而入的消息不胫而走,随着吐蕃残兵出逃的,还有城中的百姓。

一时间,城中大乱。

攻城的唐军可不管这些,只要是敢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吐蕃人,全部都是敌人。

虽然崔俊在战前给他们下过命令,但凡吐蕃妇女儿童与老者,一律不准随意斩杀,但是人一上了战场,又有几人能真的守住规矩?

这一战虽不能说是屠杀,但是死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只是逃出城的人根本没能高兴多久。在他们视线之内很快便有十数支百人骑兵队合围过来。

人还未至,箭雨便已经袭来。起初的箭矢并不密集,吐蕃逃兵们还能躲避与抵挡。

但是等到唐朝大军集结之后,那铺天盖地的箭雨便让他们绝望。

投降的呼声不断,更有人不顾箭雨,直接跪地乞降。

这批围堵的唐军全是崔俊训练出来的骑射之卒,倒是没有对投降者过多杀戮。

逻些城的皇宫随后被破,大军如潮水一般将其围困,胆敢露头者皆是会遭到箭矢的攻击。

“李靖,你守着皇宫等崔俊到来,我与知节两个肃清残敌。”秦琼言罢,与程咬金各率本部人马分左右,绕开皇宫直取剩下的三座城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懂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懂王第354章 火桶雷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懂王第354章 火桶雷石并对大唐懂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