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终是武力解决

作品:大唐懂王|作者:文散官|分类:历史|更新:2024-01-07 03:50:30|字数:5706字

案头的密报让李世民心情复杂,最近长安城的一系列事情他其实都知道。从李泰开始往长安贩卖布料之时,他就知道这么做一定会踩到崔俊的尾巴。

原本他可以直接出手阻止李泰的这种行为,但是他当时只是认为这些布料是李泰自产自销的东西,而且量又少,价格还便宜,不值得他去过多关注。若是如此小事都要他李世民去盯着,对于李泰的成长十分不利。

当然,李世民还是有关注崔俊的反应,但是崔俊的表现在他看来简直平静异常。崔俊不但没有来皇宫找他,更没有生气跳脚,反而是弄了新的机器,生产出了丝光棉这种好东西。

其后更是主动降价,让棉布可以更多地走进百姓家里,让大唐的百姓受益。如此的结果让李世民感到高兴,认为这就是崔俊说过的,竞争是促进市场发展与繁荣的最好例子。

但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这李泰的棉花竟然是和高昌用粮食交易过来的,这不是在拆崔俊的台,更是在拆李世民的台。

现在看来崔俊哪里是不在意,而是非常在意此事。甚至于在李世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布了局、设计了李泰。

李世民的面色很不好看,这崔俊做的事情他还真就不好公事公办。

崔俊本来就是得到李世民的授意用粮食卡死高昌,逼迫文泰低头。甚至于薛延陀来长安私会崔俊的事情他也一清二楚。

现在李泰的行为根本就是在卖国,以一己之私利坏了大唐的计划。

不过,李世民对于李泰还是喜爱的。当即让常德秘密派遣剪羽卫去附近的州府传信,调集粮草帮李泰平仓,同时立即传旨让崔俊滚进宫里来。

李世民觉得,此事只要崔俊不声张,御史不告状,等帮李泰平了国库粮仓,这件事也就能过去了。

崔俊接到李世民的旨意,那是一刻都不敢怠慢,连忙穿戴整齐,赶去皇宫。此时的崔俊还未接到李泰开仓的消息,自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

现在自己可是在算计人家亲儿子呢,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让李世民抓到把柄,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见到李世民的时候,崔俊有些傻眼,这李世民今天显得格外热情。书房内就两人对坐,面前的桌子上放了不少的美食和美酒。

李世民更是对崔俊言语温和,始终面带笑容。如此的李世民让崔俊有些不知所措,自是更加小心翼翼。

一只老狐狸突然对着你乐呵呵地,肯定没好事儿。

在李世民没有主动挑破目的之前,崔俊便陪着他东拉西扯捣糨糊。

一瓶葡萄酒被两个人喝了个干净,李世民这才一笑道:“高昌国的事情不能就这么拖下去,得快些解决了。”

“明年,高昌国就会老实。到时候他再也没这个能力和我大唐叫板,到时候,薛延陀会联合周边五国进攻高昌,分他人口,占他土地。而且,臣能保证高昌易主,文泰归西。”崔俊把自己与薛延陀商量的事情和盘托出。

这是为大唐在做事,没必要瞒着李世民。当然,李世民若是不问,这计划崔俊谁都不会说。

“太慢,朕要高昌今年就亡国。”李世民道:“我儿李泰在边陲颇受苦寒,打下高昌,便让他去管。你说说怎么打。”

“妈的老混蛋,应该是知道我在下手段弄李泰了。这护犊子也护得太凶了。”崔俊心道:“你要打高昌,那就按照史书去打吧。”

“启禀陛下,高昌王文泰逆天而为必有恶报,臣以为当选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定可一举定高昌。”崔俊觉得此事发展到现在,自己所举皆是失败之举。

到了最后,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终究还是要用武力去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

而且,李世民这种护犊子的行为让崔俊感到无力。或许,帝王的强权根本不是自己所能对抗的。

李世民采用了崔俊的建议,侯君集直接奔赴前线接管军事大权。崔俊的罐头自然是要跟上的,这是早已与李世民达成的协议。

高昌王文泰听说唐朝已发兵前来讨伐但是却不在意,还对其臣僚说:"唐朝距离我们有七千里,其中二千里是沙漠地带,地无水草,寒风刮起来如同刀割一样,热风如同火烧一般,怎么能派大部队呢?以前我去唐朝,看见秦、陇北面一带,城邑萧条,人烟稀少,不能与隋朝时相比。如今唐朝派军队来攻伐,发兵多则粮草供应不上,三万以内的兵力我们足能对付他们。应当以逸待劳,坐等他们疲弊。如果他们陈兵城下,不超过二十天,粮绝必然撤退,而后我们可以俘虏他们。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但是事情却没有朝着文泰的设想而发展,不出二十日,他便听说唐朝军队兵临碛口,文泰的内心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

疏于内政的高昌现在连军队的粮食都负担不起,更不要说去迎击唐军了。文泰心急如焚当场吐血病倒,。不出五日便发病死去,文泰的儿子智盛即可汗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懂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懂王第365章 终是武力解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懂王第365章 终是武力解决并对大唐懂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