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夺嫡之争,崔俊谋退路

作品:大唐懂王|作者:文散官|分类:历史|更新:2024-01-23 17:18:27|字数:7146字

李深的死在朝堂之中引起的旋涡极大,有些人从中吸取了教训,将尾巴夹紧做人,但是有些人却是从中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太子李承乾十分贪恋声色及打猎,得了雁回楼之后便将之作为自己的逍遥地,生活也极为奢侈。

但是他害怕被太宗皇帝知道,便对东宫臣僚时常谈论忠孝,有时甚至还要流泪。但是一回到东宫,则与一群小人戏耍狎玩,而在雁回楼时,则是时时刻刻抱着美人亵玩。

每当手下臣僚有人想要劝谏,李承乾便会先揣摩出他的意思,然后迎上前去行礼。相谈时也是面色凝重,正襟危坐,引咎自责,言辞颇多狡辩。进谏的臣僚见状,便知劝解无效,急忙拜答,无暇再行劝。

东宫与雁回楼内部的秘密,外面人并无法得知。所以当时议论起来颇多称赞之词,这也让李承乾愈发嚣张起来。

最近,李承乾命人制作八尺高的铜炉和六隔大鼎,召募一些逃亡官奴偷盗民间的牛马,并亲自烹煮,召集与宠幸的仆人们一同吃掉。

而且李承乾喜欢学说突厥语和穿戴其服饰,挑选身边容貌像突厥人的分五人为一落,梳上辫子穿上羊皮衣赶着羊,又制作五个狼头旗及长条旗,设立突厥人住的穹庐。

李承乾自己身处其中,逮住羊烹煮,抽出佩刀割羊肉吃。

有一次,李承乾突发奇想,对身边的人说道:"我试着假装可汗死了,你们众人模仿他们的丧礼。"

于是僵卧在地上,众人都号啕大哭,跨上马环绕着他的身体,又贴近他的身体,用刀划他的脸。

过了很久,李承乾突然坐起说道:"我一旦拥有天下,当亲率数万骑兵狩猎于金城西面,然后解开头发做突厥人,委身于思摩,如果担当典兵将领,不会甘居人后。"

这般荒唐至极的言语,被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当即喊来李承乾训斥一顿,但是却未做处罚。究其原因,还是李世民宠溺,认为李承乾还是年幼,日后慢慢教导便好。

而后,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也多次劝谏太子。这事情被李世民得知之后非常赞许他们,赐给二人金银财物以讽谕激励太子,并且改任于志宁为太子詹事。

李世民之为大大刺激了李承乾,让他怀恨在心。随着于志宁与左庶子张玄素多次上书直谏,李承乾终于忍耐不住,暗中派人杀他们,但是,当时两人身在闹市,刺客行刺之时被人识破,召来不良人后被当场格杀,所以并没有成功。

其后,两人加强身边守卫,李承乾也没了再下手的机会。李世民自然知道这是李承乾所为,于是派遣剪羽卫入东宫,将李承乾收养的一些江湖人士抓捕收监,命令李承乾多加收敛。

但是,李承乾却是不以为意,将万象楼内作为另一据点,继续结交一些流寇悍匪。

李深出事之后,李承乾心中便是惶惶,生怕自己步了李深的后尘。要知道,他身边如权万纪这样的人可不在少数。

于是李承乾便开始为自保,做起了打算。而他的第一目标,则是汉王李元昌。

说起这汉王李元昌,以前常做不法之事,受到李世民的多次责怪,从此心中一直怨恨李世民多管闲事。

李承乾和他关系密切,以前一直朝夕相处游玩。

他们喜欢分身边的人为二队,太子与李元昌各统领其中一队,身披毛毡甲胄,手拿竹制长矛,摆下战阵大声呼喊着交战,击刺流血,做为娱乐。

但有不听命令的,便被吊在树上抽打,甚至有人被打死。

李承乾还说:"假如我今天做大唐天子,明天就在禁苑中设置万人营房,与汉王分别统领,观看他们厮杀,岂不痛快!"

又说:"我要是做天子,必然任情纵欲,有劝谏者一律杀掉。也不过杀几百人,众人便会自守安定了。"

这两人臭味相投,又同样害怕李深的事情会落在自己头上,于是便悄悄联合在一起。但是光凭两人的实力,他们知道绝对无法与李世民对抗,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真正能打的武将来坐镇。

两人就此谋划之时,却是不知也有人同样在谋划着李承乾屁股底下的位置。

魏王李泰多才多艺,得到太宗宠爱,他看见太子有脚病,暗地里早已产生夺嫡而立的想法,在回到长安之后,便折节礼贤下士而捞取名声。

李世民让黄门侍郎韦挺管理魏王府中事务,后来又命工部尚书杜楚客取而代之,二人都为李泰在暗中联络朝中大臣。

杜楚客有时怀揣黄金以贿赂权贵,对他们说魏王如何聪明,应当立为太子。文武大臣各有所托,暗中与之勾结为朋党。

若不是与崔俊闹翻之后折了自己的一些名声,他李泰又怎会以黄金贿赂为路径?以他的算计谋划,早就能将那些重要的大臣笼络到麾下。

而李泰之诗杜楚客这般明目张胆的行径立刻引起了李承乾的担心,害怕李泰威胁自己的位置,便派人诈称为魏王府典签上书言事,都拆说李泰的罪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懂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懂王第382章 夺嫡之争,崔俊谋退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懂王第382章 夺嫡之争,崔俊谋退路并对大唐懂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