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三方紧逼,武曌献计

作品:大唐懂王|作者:文散官|分类:历史|更新:2024-04-06 00:57:03|字数:5154字

接回武媚娘没多久,李治又下令将九成宫更名为万年宫,这可能是为了寓意国家的长治久安,或者是对该宫殿有着新的期望和规划。

对于李治的这番折腾,朝堂之上还是有人能看出其中猫腻的。至少魏征就亲自去找过李治常谈一番,但是结果却是魏征出宫之时,脸变得更黑了。

李治的这些作为所费钱财颇多,好在李世民留下的财富足够他去折腾,所以户部的官员对此并无异议。

到了月底,朝中有大臣向李治奏请,询问此前太宗定下的攻打新罗之事是否还要继续执行。

李治便问新罗近况。朝中有官员禀告,新罗最近与突厥往来频繁,而且在大唐边境处建造高墙壁垒,驻扎重军。

李治便让鸿胪寺选人出使新罗,问清新罗的意图,让其从边关撤出军队并加以警告。

鸿胪寺的官员立刻遵命去办,但是结果却让李治不满。新罗女王的答复很简单,造墙驻兵皆是为了自保,而且新罗一向尊重大唐,并无冒犯之意,而且,新罗保证永远不会越过边境。

李治于十一月在南郊祭祀之后,便再次派遣使者去新罗,要求他们恢复倭国,并退出占领的土地。

新罗方面感觉到了不安,觉得是大唐要对自己这边动手了。立刻将消息传给牛木二与崔俊。

崔俊此时正好在羽陵岛,便让牛木二组织大军拉到大唐边境,由西向东转一圈。同时告诉新罗,在边境不得撤回一人,但是要把招展的旌旗给收掉。

同时命令第一舰队挂上黑色骷髅旗,去大唐莱州打渔。

如此一来,李治这边可就热闹了。牛木二一下组织了五十万骑兵拉到大唐边境耀武扬威转圈圈。而新罗边境之上飘扬的一面面旌旗,在一夜之间就告消失。

而崔俊则是指挥海船在莱州附近游弋,不时对着海里开上几炮,打捞成片的死鱼尸体。

一封封急报如雪片一般向着李治飞来,全是关于大唐周边的紧急军情。

相比新罗的举动,李治更为担心突厥的五十万大军,以及莱州附近会用雷暴法术的巨大船只。

突厥骑兵的数量以及身上的铠甲,看着都不比唐军差。五十万骑兵到达任何一处边境关卡之时都会引起守军的恐慌。

李治不得已,调集三十万大军前去支援,几乎是跟着突厥大军走了一路。只是唐军在关内,而突厥军队在关外。

还有那莱州的大船队,更是吓得大唐渔民不敢外出捕鱼,生怕被大船释放的雷暴法术所牵连,葬身鱼腹。

如此情况之下,坐在龙案之后的李治顿感头痛不已。更要命的是那些自己提拔上来的武将,此刻一个个如鹌鹑一般缩着脖子不敢吱声。

而那些贞观留下来的武将却是一个个抬头望天一副老子能管但是老子就是不愿意出手的架势。

再看看文官这边,老臣子们闭目养神,新任得要员则是一个个愁眉苦脸。

李治深吸几口气,平复下焦躁的心情,转而对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道:“两位皆是我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此时国家有难,望二位能为我大唐出谋划策。”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闻言,各自沉默不语。

李治见状心中急火又起,刚想要用言语激将二人。

却见褚遂良上前奏报道:“启禀陛下,目前的形势与我大唐极为不利,究其缘由,乃是陛下欲要征讨新罗所致。据臣所知,新罗与匈奴已经结盟,而两者的母后都是武侯崔俊。臣请陛下可先撤出辽东兵力,同时寻机向两国示好。不再提倭国复国一事。同时可探听武侯崔俊之所在,请其归唐。”

李治依婷褚遂良这话,立时眉头紧皱在一起,满脸的不乐意、不甘心。

长孙无忌看了看李治的面色,便出言道:“北方匈奴虽多,但其主乃是牛木二,此人早些时候是秦琼的部下,陛下可派人请秦琼写一封信,劝其罢兵。而新罗与我大唐素来交好,陛下可以书信一封让其代管倭国,以后再徐徐图之。至于海上崔俊的船队,陛下也可写一封信,让其念在旧日师徒的份上劝其退兵,有此三封信件,料想边关定可太平。”

“啪!”李治一拍龙案吼道:“两位肱骨,怎出口句句都是求和之言?朕的大唐怎能如此软弱?朕现在要的是如何用兵才能将之击退!如何用兵才能扬我大唐国威的法子!”

李治吼完,只闻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眼看着众人的表现,李治恨的咬牙切齿,却是不敢发作。

道一声:“退朝!”

李治怒而起身,一拂衣袖便往太极殿后而去。

来到寝宫,李治依旧闷闷不乐。恰巧皇后王氏来探,问及缘由,李治便讲了个大概。

王氏听完便举荐自己的族亲,言说其族人如何如何有能力,领兵打仗绝不在话下。

李治闻言却是有些厌恶地看向王氏,直言其居心叵测。那几个她举荐的那几个族亲,要么是文官小吏,要么是不知在哪里当值的小小武将。

若使用这些人去打仗,就算不是面对崔俊或是牛木二,就是一般的平叛之战怕也会凶多吉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懂王》,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懂王第435章 三方紧逼,武曌献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懂王第435章 三方紧逼,武曌献计并对大唐懂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