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我有一个学生

作品:始皇帝|作者:迦太基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23-03-26 22:56:17|字数:4566字

回想着那个徒弟,荀况神情颇为复杂。

当今天下,分为儒家、墨家、杨朱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名家等等,然而事实上,没有纯粹的法家,也没有纯粹的儒家。

很多纵横家,往往是精通兵法,精通名家辩驳之术;

很多儒家,却也精通法家邢名之学,兵家征战之术,纵横家之术。

就连荀况自称是孔丘门徒,是儒家的正统接班人,可也是精通法家的法术势,墨家的学说,名家的辩驳之术,纵横家对人心的洞察,就是兵法也懂得一点。

很多贤者,精通多家学问,融合百家学说,化为自身学说。

荀况精通百家学说,可终究是儒家为主,其他学说为辅助,汲取其他学说的精华,化为自身的学说。

那位学生学习很多,可终究是墨家学说和杨朱学说为主,法家学说也好,儒家学说也好,纵横家中学说也好,皆是为其为辅助……只是感觉这位学生有些古怪,与当今之人思维大不相同。

魏王却笑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荀况说道:“我也这样说,可那位学生却说,三王时代,世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可谓是无父;尧舜禹只是部落首领,只是民众公选的公器,并非是君王,可谓是无君!尧舜禹时代,可谓是无君无父,难道尧舜禹是禽兽不成!”

“群龙无首,天下大吉!若是天下大同,人人小康,人人温饱,人人可食肉,人人可读书,人人如龙,自然不需君王,不需要等级差别。”

魏王笑道:“那个学生,倒是怪人!”

荀况说道:“大王,还要招募他入仕吗?”

魏王笑道:“那位贤者,如何称呼?”

荀况摇头道:“不可言,不可言!”

宴会结束后,荀况开始讲学,同时与一些贤者论辩,稍后离开魏国,前往韩国。

到了韩国,讲学的时刻,收下一个学生,他为韩王室公子,有些口吃,名为韩非。

在韩国停留一段时间后,向着西方而去,要进入函谷关。

在秦国游览一圈后,遇到应侯范雎。

范雎问道:“到秦国看见了什么?”

荀况说道:“秦国边塞险峻,这是地形优越。民风朴实,音乐不淫荡卑污,服装不轻佻妖艳;民众畏惧官吏而很驯服,就像是古代的人民一样。官吏办事情认真,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如圣王治世的官吏。”

“进入咸阳,观察那里的土大夫,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廉洁奉公。观察它的朝廷,退朝前,各种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秦国四代强盛,并不是因为侥幸,而是必然!然而,距离王道还很远。只因为没有儒者,霸道有余,王道不足,这是秦国的短处!”

范雎说道:“秦王召见夫子!”

在秦宫当中,荀况见到秦王。

秦王稷说道:“儒者,对于治国无用?”

荀况说道:“儒者效法先王,尊崇礼义,谨慎地做臣子,使他们的君主尊贵。如果得到君主的任用,他们会做合格的臣子;如果无法得到任用,他们就会退居民间,做一个尊敬守法的百姓。即便处境艰难,受冻挨饿,也不会欺诈手段。如果地位在人之上,他们可以成为天子、诸侯;地位在人之下,他们也是国家的栋梁。”

“孔子就要担任鲁国司寇了,奸商沈氏知道了,卖羊时,他就不敢在早晨把羊喂饱饮足以欺骗买主,公慎氏也休弃了淫乱的妻子,平时奢侈浪费、胡作非为的慎溃氏也搬离了鲁国,甚至鲁国卖牛马的也不再漫天要价了,这是因为孔子以正道对待他们的缘故。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子弟将捕获的鱼兽进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他们。儒者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就能使朝政完美;作为老百姓,就能使风俗优良。儒者做臣民时就像这样的啊。”

秦王稷问道:“那么,儒者地位在人之上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荀况说道道:“儒者在人之上,作用就更大了!他们内心意志坚定,用礼义制度修治朝廷,用各种规章制度整顿官府,百姓之中,忠诚、信实、仁爱、利他的美德蔚然成风。为了获得天下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错杀无罪的人,这样的事情,他们是一件也不会做的。这种做君主的道义被人民接受,传遍四海,那么天下的人就会齐声响应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他尊贵的名声显赫,天下的人都很仰慕。所以,君主周围的人就会歌颂他、欢迎他;而远方的人,也会不辞辛劳去投奔他。这样,四海之内,如同一家一样,交通方便的地方,没有不服从的,这就是为人楷模。《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不归服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处在人之下是那个样子,处在人之上是这个样子,怎么能说他们对于治理国家没有好处呢!”

昭王说:“讲的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始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始皇帝第60章 我有一个学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始皇帝第60章 我有一个学生并对始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