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赵偃的危机感

作品:始皇帝|作者:迦太基的失落|分类:历史|更新:2023-07-21 17:36:45|字数:8048字

第243章 赵偃的危机感(求订阅)

很多事情,往往是南辕北辙。

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礼,可他有教无类,却是加速了周礼的崩溃。

秦法的根基,就是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可秦吏的属性,又是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当老师,用来教化民众律法。只会不断篡改律法,宣传对自己有利的,不利的直接回避,甚至来一个“老子就是王法”。

至于君王,距离民众太远了,而这些底层秦吏却是很近。

这也注定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注定不可取,反而会起反作用。

吕不韦感觉到了一丝不安,可还是问道:“你想要说什么?”

韩非说道:“法家斗不过儒家。法家与儒家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法家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秩序,儒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秩序,法家有教化,儒家也有刑罚。从本质上,两者相差不大。”

“真正的区别在于,法家将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儒家将君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在实行的执行当中,可嘴上说着儒家之学,糊弄民众大臣,可在实际执行当中,实行法家之学。”

说着,开始详细的说着治国理论。

这些都是嘴炮类东西,看似很重要。

可在某个程度上,又是不重要!

吕不韦仔细的倾听,旁边的书吏在记载,不久后,将其递交给秦王。

稍后的时刻,韩非成为学宫当中的夫子。

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相互的辩论,看书,教授学生等。

……

邯郸城,王宫当中。

早上赵偃起床,站起身来。

四周有宫女上前,开始服侍。

很快穿好袍服,随后食物送上。

食物简单而丰盛,吃饱之后,开始批阅奏折。

处理一些奏折之后,开始翻阅黑衣传来的情报。

黑衣为赵国的情报机构,不仅在监控秦国,魏国,齐国等,尤其是重点监控秦国。在上面描述了秦国修建洛阳学宫,又是编辑秦礼的事情。

翻阅这些情报,赵偃神情颇为凝重,说道:“召见右丞相赵佾!”

片刻之后,赵佾出现了,上前道:“臣拜见大王!”

赵偃说道:“兄长,你看这些情报!”

说着递过一些奏折。

赵佾接过来,仔细翻阅起来。

曾经赵佾为太子,前往秦国为人质,在赵王丹病重的时刻无法返回秦国;那时弟弟赵偃,成为了赵王。

稍后,秦人又是将赵佾送回来。

想看着赵佾这个前太子,与现在的赵王赵偃发生冲突。只可惜,秦人永远不懂得什么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内心邪恶的秦王政,一直在防备弟弟成娇,让弟弟成娇无法掌权,弟弟成娇只能当一辈子的富贵闲人。

在赵国,在赵佾归来的时刻。

赵王赵偃立刻册封兄长为春平君,任命其为右丞相。

于是,赵国的朝堂上,出现三巨头执掌的场景。

赵王赵偃、右丞相赵佾、左丞相郭开,三者处理赵国政务,国事井井有条,有序而稳定的发展。

赵佾从前太子变为右丞相后,没有想夺回王位,而是一心一意辅助弟弟,为赵国的稳定而努力。赵偃也是相信这位哥哥,将权力交在他手中,很是放心的样子,一点也不担心哥哥弑君,夺回王位。

赵佾翻看在情报,说道:“大王,秦人灭六国之心不死,灭赵国之心不死,我们危险了!”

赵偃说道:“昔日,大家皆是遵守规矩,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其他众人皆是公侯伯子男,最早的楚国号称是蛮夷,不服周,率先僭越称王,号称是楚王。到了后来,吴国越国两个蛮夷,也是接连称为吴王,越王。”

“逢泽之会,魏国公然僭越称王;后来徐州相王,魏齐两国互相承认对方为王,接着韩国,赵国、秦国、燕国,中山国陆续称王。”

“到了后来,王号已经不足以让某些国家满意,齐国号称是东帝,秦国号称是西帝,这是要两帝凌驾于五王之上。”

“长平之战后,有臣子更是劝说父亲,向秦国送上帝号,让秦国退兵。那时,贤士鲁仲连劝说之下,父亲放弃了给秦国献上帝号。”

“到了现在,秦王政已经不满足于秦王的称号,而是选择秦帝的称号。为了让这一切合情合理,更是让仲父吕不韦主持编写秦礼。等到灭亡六国的时刻,秦礼编辑好了,必然称帝!”

赵佾说道:“大王,秦灭六国之心,路人皆知!”

赵偃说道:“秦国设立东郡后,彻底将赵国包围在一起,西面可从太行孔道进攻找赵国,北面燕国可进攻赵国,南面可从东郡进攻赵国。至于赵国的盟友,魏国,楚国等,却是被东郡遮挡,无力救援赵国!”

“昔日秦军进攻邯郸,信陵君率领魏军,春申君率领楚国,救援而来;可这样的局面,未来再也不会出现了!”

赵国的外交环境,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当中。

赵佾说道:“大王,唯有一战,也只能一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始皇帝》,方便以后阅读始皇帝第242章 赵偃的危机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始皇帝第242章 赵偃的危机感并对始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