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市场调研

作品:红楼之贾玉京|作者:茫茫大仙|分类:历史|更新:2023-08-18 13:08:10|字数:4260字

第7章 市场调研

听沈碧云说完,贾琼回想了一下红楼梦中几次提到银钱的地方。

恍然发现,贾家这种权贵人家,跟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差距真的很大。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时,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她千恩万谢的去了,说她一家五口一年的花销二十两足够了。

贾雨村想进京赶考没有路费,甄士隐资助了他五十两银子。

贾雨村这一去,衣食住行,尤其在京城滞留到考试发榜。

这期间还要以文会友多认识些同期,五十两银子就全搞定了。

而贾母,王夫人等人每个月的月例银子,也就是零花钱就要二十两。

王熙凤过个生日众人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的份子钱替她操办。

秦可卿死的时候,一副棺材就要一千两银子。

贾家平时有个婚丧嫁娶都要大摆宴席,想来花销也少不了。

再加上逢年过节送到各处的礼物,这些都是勋贵人家的体面,想省都不能省,否则会让人家看不起。

不过贾琼家里暂时不需要考虑这些,所以四百八十两银子其实是一笔巨款了。

其实单单靠每年店铺收的租金,就够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很好了。

不过姨妈未雨绸缪,勤俭持家也是对的,以后徐山和贾琼入仕了,各项应酬花销都少不了。

贾琼可不想做个贪官污吏,现在的家底确实太薄了,看来还要想办法先开辟财源才行。

吃过午饭,贾琼想到街市上去转一转,感受一下古代的市井气息,也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

原身年纪还小,而且是个宅男,除了去族学以外很少外出。

所以他对街面上的事情没有多少印象,还得贾琼亲自去了解才行,于是他跟姨妈说想出门逛逛,买几本书。

沈碧云千叮咛万嘱咐,让徐山照顾好他,又给他们拿了些散碎银子,才放他们出门。

当然小萝莉徐葳蕤也跟了出来,被表哥一路抱着,开心的笑个不停。

大楚承宋朝之后,商业氛围浓厚。

神京城又是天子居所,首善之地,交通发达,还是西域通商的首站,如今绝对算是北方第一大城。

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往来商贾百姓颇多。

三人一路施施然出了宁荣街,向西城最繁华的一处所在——天元街行去。

天元街靠近皇城,北边是国子监,南边是五城兵马司,东边是贡院,位置可谓绝佳。

此处店铺林立,多是两三层的大型店铺,神京最出名的酒楼之一的太白楼就在这条街上,足有五层高。

路上的行人大都衣着得体,非富即贵,最起码也是小康人家,鲜少有粗布麻衣的底层百姓。

因为这条街上的店铺基本都是大酒楼,绸缎庄,书店,茶楼,古董店,胭脂铺子,首饰铺子这些大店铺。

面向的都是上层人士,底层百姓来这里可消费不起。

老百姓一般都是去各坊中的小集市,或者去商贾最集中的东西两市,大栅栏、琉璃厂这些地方。

最多也就是到京城的主街朱雀大街逛一逛,那里的消费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天元街比那里还高。

贾琼他们从小集市一路走过来的,一路走一路问,对当前的市场行情也大概了解了。

国家承平日久,现在的物价水平可以说是相对比较低的。

一斗普通的粳米售价才60文钱,一斗是12.5斤,一斤大概相当于5文钱,一斤萝卜才1文钱。

路边卖的馒头也才一文钱一个,一般成年人吃两三个也就差不多饱了。

肉稍微贵一点,一斤猪肉20文,一斤羊肉15文(古代猪肉比牛羊肉贵,可能因为肥肉比较多)。

一斤鱼10文,一只鸡80文,一斤粗盐18文,细盐60文。

算下来普通百姓不吃肉,光吃青菜馒头一天六七文钱就够生活了,一年也就二三两银子。

现在一个伙计一个月的工钱在800文到一两银子,技术工要高不少,平均能到二两银子。

普通农民家庭如果家里有十亩田,南方种稻一年两收,一亩地一年产粮差不多600斤,十亩地就是6000斤,能卖30两银子,去掉各种捐税也能剩20多两。

所以在不遇到天灾人祸,不生病,没有贪官污吏盘剥压榨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生存压力并不算大,当然想顿顿大鱼大肉是不可能的。

而到了天元街,这里卖的东西价格明显就要高得多了。

女人的东西历来就很贵,一盒普通胭脂要100文,一匹普通丝绸就要六两银子。

金银首饰就更不用说了,动辄几十上百两。

读书人的东西也不便宜,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一支湖笔要400文,一锭松烟墨180文,一刀普通宣纸要500文,一方最便宜的石砚要二两银子。

如果每天用宣纸练字,一般人还真用不起,贾琼平时也是用便宜的麻纸、竹纸练字。

贾琼边走边琢磨,发现能赚钱的路子也不是很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之贾玉京》,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之贾玉京第七章 市场调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之贾玉京第七章 市场调研并对红楼之贾玉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