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让风筝飞一会

作品:大明风采|作者:用户34418841|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4 20:41:10|字数:5608字

徐达继续塞点心。

李善长轻轻的放下书信:“陛下,事情是好事情,于民修养,增加国力,百姓粮食多了,人口也就多了。

可是怎么去管理呢?”

朱元璋笑笑:“军管。”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朱元璋最开始的土地管理制度。

要把这个说简单,其实也不难。

明朝初期收税是当地的名望乡绅收取,用的是摊丁入亩。

朱元璋发现不行,改为粮长收租,一般粮长都是当地的大地主,他们去乡里收税,不够的由自己家里出,一般没有二百亩地的,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粮长。

干的好的,朱元璋亲自接见,干不好的,那就不好意思了,挨刀打屁股是免不了的。

后来又不行,采用一鞭法,官员去收。

朱元璋比较重视文化人,对文化人呢实行了免徭役。

当时也只是对南京周边的一些地方,口号喊的响,但是实行的真没几个,明朝官员一直争了二百年,到嘉庆才和一鞭法一起实行。

免徭役并非是免税,有人说一个秀才能免七十亩的税,那是扯蛋,少交一亩都要砍头。

什么是徭役呢?

分为三种,哎呀妈耶,我不想写了,感觉都是废话占字数。

第一种是均瑶,就是百姓要去官府执行一些经常性的差役,比如当个保安,狱卒,马夫,驿站夫什么的。

第二种是杂役,就是官府临时派遣百姓去砍柴,修河,修路什么的。

第三种是里甲役,推选田多,人多的百姓为里长,管理一里地事务中的差役,反正这一里地的活没人干,里长干。

文化人不想干,手无抓鸡之力,蚂蚁也搬不动,身体娇贵怎么办呢?

拿钱顶劳役。

这就是当时文化人争论的一个秀才70亩地不交税。

田地税是主要的税收来源,为正税。

真正免除农业税是在2006年,历朝历代,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做不到。

除了正税之外,还有果园,菜地,桑林等,就算跑到海南岛种椰子树,也是要收税的,反正土地都是皇帝的,只要使用就要收税。

那又怎么会土地兼并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写出来也不简单。

那要从当时的社会情况说起,长话短说。

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

地多的越来越多,地少的越来越少。

就像今天的咳咳,哪个啥,你要是和首富平均一下财富,也是一个百亿富翁。

憎恨老板为富不仁,却争着给老板打工。

明初经商少,商业税只收一次,比如店铺,车辆等,也收不了几个碎银子。

盐,铁,铜都是皇帝的,在明朝能货物交易的东西很少,去掉这些也只有茶叶,丝绸布匹,和瓷器,这些都是要出口的。

即使现在,控制了矿产资源和能源,能交易的货物也几乎没有。

所以穿越到明朝,并非好事,挖个煤做煤球,没有朱元璋点头都要死一片。

那么现在朱元璋要改的是什么问题呢?

土地禁止交易,释放佃户,让所有农民有真正的土地,调动农民积极性。

其实喊的还是口号,就像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一样。

朱雄英只管提口号,实行起来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各个方面。

土地问题,历朝历代的皇帝思考了几千年,不是说过去一个现代人,就可以这样那样然后大明起飞。

不过,鸡飞蛋打可能是真的。

朱雄英要做的,就是为以后布局,先让百姓分好土地,然后提高土地产出。

让官民分开,减少层层盘剥。

喜欢大明风采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大明风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风采》,方便以后阅读大明风采第63章 让风筝飞一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风采第63章 让风筝飞一会并对大明风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