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气晕了

作品:大唐升官记|作者:伟翰|分类:历史|更新:2024-03-16 06:32:46|字数:4856字

见到村里儿时的伙伴,伍魁大喜,可也没忘记身上的任务:“稍后再叙旧,待我给县公报事。”

“你也在云阳令手下办差?”李君羡有点惊讶。

寒云走了上来,他一看伍魁的表情就知道事情估计办妥了,只是不晓他为何返程如此快。

“伍魁有两个身份,一是上河村的村正,二是云阳供销物运行的掌柜。”

“行啊!跟着云阳令干,前途无量。哈哈哈。”李君羡也算看明白了,但凡和寒云沾边的人,未来都可期。

伍魁见县公前来,也不再与李君羡闲聊,他还不知道李君羡现在是啥官职,只知道当初他投奔了太上皇,后在秦王殿下当差。

他恐怕不知道,此时的李君羡的官职品级比县公高了不知多少。

“县公,属下不负所托,此番带回驮马五十匹。共花钱一百五十贯。后续县公还需要的,只需传信过去,马场会送马前来。”伍魁将此次差事的成果禀报。

“不错,不错,三千文一匹驮马,你是怎么谈下价格的?”

寒云有点好奇,此刻西南马的价格应该是产地三千八百文以上,长安一带四千五百文以上。

“说起来就要感谢苏郎君了?哦,苏郎君,名玉,乃剑南道眉州人氏。苏家在剑南道主要经营粮食和茶叶,在剑南道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寒云一听,心里盘算,唐初眉州苏家,大户人家,难道是那个苏家,卧槽,又捡到宝了。正愁茶叶怎么弄,这不就送上门了吗?

另外寒云还知道一件事,三国后,剑南道(今四川)的人口每年增幅达百分之十,一直到南宋末元人入侵,当时的四川人口都超过现在整个大唐的人口。

而且成都平原又是一个优越的粮仓,沿水路可直达江南,北上翻过秦岭便是长安。

“剑南道,剑南道,好地方啊。”寒云忽然看向狄知逊,脸露微笑。

历史上狄知逊不就在剑南道任过官,最后还做到了刺史,死后被封为邛州(今四川邛崃)刺史。

“对了,苏郎君此番也跟着马队来了云阳,属下安排在客栈。路上听他的意思是说,货物翻越秦岭花费太大,此来是想在长安附近寻寻有没有适合种植茶树的地方。”

“好!太好了。”寒云一拍大腿,吓了众人一跳。

寒云当然知道云蒙山的地势、气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茶园。

想着这里的事还未完成,于是安排陈文信前去接洽,待招商事宜处理完便去找苏玉。

这边李君羡唤来四名护卫守着公事房,自己拉着伍魁去了隔壁的公房叙旧。

韦弦第一个算出手中的数据,接着是李承乾,过了一炷香,狄知逊和孙有财也算出。

韦弦计算出的订货总款是十四万六千二百五十贯。

李承乾计算出的玉米总量是二十五万石,每石发价三百一十五文,合钱七万八千七百五十贯。

订购土豆和红薯的总量是五十万石,每石发价七十文,合钱三万五千贯。

狄知逊计算出的腊肉总量五万斤,每斤发价五十文,合钱两千五百贯。

孙有财计算出的蔬菜总量是十万石,每石发价三百文,合钱三万贯。

寒云心算了一下,全县五万亩上半年收获的玉米为五十万石,下半年土豆和红薯可收获一百五十万石,两千头肥猪产肉十五万斤,蔬菜发展到一万亩的话,可以提供三十万石以上的蔬菜。

其他人对十四万贯这个数字没有太多具体的感受,只是觉得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李承乾大致知道,武德九年,全年国库收到的铜钱也才八十万贯,其他便是粮食和绢帛。

折算为铜钱武德九年全年的国库收入大约在三百万贯。

“四方,可以给安石说一下,另外给他加土豆和红薯五十万石,五万斤腊肉,十万石蔬菜,分销给长安和万年两县。”

年中,云阳要存玉米二十万石,腊肉一万斤,到年底再增存土豆红薯五十万石,腊肉两万斤。

除了韦弦没有人知道,寒云存这么多粮食是为何。

这里面有人突然发现问题,李承乾和狄知逊相互看了一眼,正欲提问,寒云立即打断。

“粮食的产量请务必保密,至少在收获前保密。云阳的粮食产量都是两石有余,”

寒云明白他们知道什么了,按照二石计算,凭全县五万亩的田地,产不出这么多粮食。

众人此刻有点不敢相信,寒云口中的余,怕不是一个小数字。

寒云有一点没有说,不算新增给韦家的产品,凭此收入,云阳供销一年的毛差可超十万贯。

利二商税,一年云阳可以向国库缴税两万贯,另外留下五万贯的纯利。

其中三万贯,寒云已经排出了预算:

一、修路修桥。

二、扩建县学堂。

三、重建韦家庄园。

四、修建商贸批发集市。

五,改造县城和空闲房宅。

六、乡村合并,集中乡村人口,以千人为标准,把全县的乡村从五十个合并为十五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升官记》,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升官记第116章 气晕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升官记第116章 气晕了并对大唐升官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