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打开“时光宝盒”(上)

作品:江海潜寻|作者:灵犀无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5 15:29:02|字数:2920字

【1】

时间:2015年5月13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出海口

天气:晴

事件:寻找“万年青”

今天天朗气清,是个不错的日子。

和往常一样,考古水下队再一次集结出发。我们的目标依然是,在长江口水域,对“万年青”进行搜寻。

其实,这样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两三个月了。早在年初,我们考古所就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委派的专家,组成了一支水下考古队。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利用科学手段,建立上海自己的水下文化遗产档案。

一直以来,上海在水下考古方面的记录都很少,远不如福建、广东等省份。我觉得这不合理。

元代时,上海就已经建县。几百年发展下来,上海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节,后来更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怎么可能不留下遗迹呢?

这两三年来,考古所对可能存在水下文化遗产的水域,进行大规模的普查,最后我们将目光锁定在一艘名为“万年青”的沉船上。这艘沉船是晚清时有名的舰船,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可以说是近代海军的“处女舰”。

“万年青”在1868年开工建造,次年下水使用。不过,很可惜,仅隔十八年,舰船便在吴淞口外水域被英国船只碰撞沉没,“万年青”终未万年长青。

今天,我们再次集结出发,希望能有收获!

【2】

时间:2015年9月15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

天气:晴

事件:发现大桅杆

时隔半年,依然没有新的发现。前几天,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也加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打捞局的袁大队长,拥有 30余年的水下作业经验。来的时候,袁队长跟我说:“老祁啊,我跟你说个好消息。根据渔民提供的消息,长江口有一条古沉船,可能是铁质的,也有可能是木质的。我们尽快安排一次探摸工作吧。”

这话让我很兴奋,回头我就跟老搭档赵函数说,如果这船是“万年青”就好了,争取把沉船的尺寸也摸出来。

徒弟王逸少也很兴奋,让我一定要把第一个潜次安排给他。

最后,我们摸了一个什么出来呢?一艘铁质的沉船,现代的,不是“万年青”。

大家都有些丧气。大概就像古人说的那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最倒霉的还不是这个。

就在返程途中,我们还遭遇了一次搁浅事故。江里来海里去,我也是个老油条了,遇到这种事情还不算慌,船上有几个年轻人经验浅,虽然口里说着不怕,但他却悄悄躲起来给家里发短信,那内容像是在交代遗言。哈哈。

其实古人还有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突然间就迎来一个转机:潜水队员,在水下摸到了一个大木桩,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渔网。

大木桩,意味着大桅杆,也意味着一艘大型沉船。难道,这就是“万年青”吗?即便不是,这也必然是一艘承载上海记忆的古沉船!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3】

时间:2016年3月15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

天气:晴转多云

事件:终于发现“长江口二号”

搜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我们连沉船疑点都没发现。

这半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在搜寻,也一直处在焦急的情绪中。古人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我们不是古代的思妇,但我们却能体会到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

在这半年里,我们也搜寻到几艘小型沉船,但并不是我们要找的与那大桅杆相匹配的沉船。这可以说是“搜尽千帆皆不是”了吧。

当然了,在潜水作业的时间窗口关闭之前,我们不会放弃,即便天气水文很不给力。

三天前,我们安排了最后一次下水作业。本以为又会无功而返,没想到,潜水员竟然摸到了一个外形特异的瓷器。这可把我们兴奋坏了!

今天,我们又安排了一个潜次,就在那片水域中,我们发现了一架长约23米的木船船舷。船舷上没有桅杆,从比例上来说,之前发现的大桅杆刚好与之匹配。

袁大队长说,好了,我们可以给它取名“长江口二号”了!

这,也许就叫做“天无绝人之路”!

喜欢江海潜寻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江海潜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海潜寻》,方便以后阅读江海潜寻第11章 打开“时光宝盒”(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海潜寻第11章 打开“时光宝盒”(上)并对江海潜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