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后记 科技与历史,过去与未来

作品:江海潜寻|作者:灵犀无翼|分类:历史|更新:2024-03-25 15:33:42|字数:2368字

不知不觉间,我第三本现实题材小说《江海潜寻》,便从“榴花似火”的盛夏,写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节。

期间,推翻过多次,但终于在今日完结。

在长达十个月的创作期中,有过瓶颈,有过纠结,也有过困惑,但我终究完成了,在很多人眼中都“不好写”的一本书。

这个“不好写”,首先在于题材。如我在出版、剧本上的搭档左老师所言,“这是一本选题独特的小说,它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风险”。

作为一本参赛的小说,“机遇”之意,无需赘言,懂的都懂;所谓“风险”,内涵就很丰富了,我猜他主要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小说”。

我想,他是很了解我的,所以他又说,“不过,你一直是这样,你就不是喜欢跟风的人,甚至还会有意避开绝大多数作者写过的题材,尤其是同站的”。

没错,我承认,我以“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为题材,肯定是考虑了选题的“独一性”。

然而,这却不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就像我,在13年前开始钻研历史;9年前开始走访博物馆、遗址;7年前开始积累“科技考古”的知识,并与许多行业人士相识相知,结为挚友。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看得多了,走得多了,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

所以我说,写什么题材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但同时,又有一些机缘巧合。

时间回到2020年。

其实,在那时,我就想写出一部致敬中国科技考古事业(科技考古中包含水下考古),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题的小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角度,笔力也稍显不足。

于是,我一边写文物修复、文旅文化题材的小说(《金匠》《寻常巷陌》),进行写作训练;一边搜罗有关科技考古学的知识,走访实地,并采访相关人士,继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约莫是在2022年底,我阅读到了读“长江口二号”沉船的相关资料,联想到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再到领先于世界的40年,一时间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由此,我便确定了2023年要创作的小说选题:以水下考古为切口,来表现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将选题的背景定在“长江口二号”的发掘地上海,以“面向未来”的思路,构思了“长江口四号”沉船的发掘故事,并将小说命名为《江海潜寻》。

至今,我已参观过近200家博物馆及考古遗址,拥有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深信能写好考古题材的小说,充分诠释“科技与历史,过去与未来”的关系。

笔者并非上海人,也没有在海滨城市生活。为了搜集写作素材,写出专业性、地域性,一年以来所费的功夫,自不待言,但似又无必要提起。

唯一有必要在《后记》中提到的,是曾经帮助过我的亲朋们:

左老师,最好的写作搭档,没有之一,全程监督我啃硬骨头;

朱老师、赵老师,赠给我很多珍贵的专业书籍、资料;

廖老师,一起旅游采风的好搭子;

许老师,不时给我打鸡血的良师益友;

前前、芝麻,为我提供情绪价值的猫星人……

…………

一并致谢!

下本书见!

喜欢江海潜寻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江海潜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江海潜寻》,方便以后阅读江海潜寻第156章 后记 科技与历史,过去与未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江海潜寻第156章 后记 科技与历史,过去与未来并对江海潜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