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营救舅哥

作品:大清搬运工|作者:赵破奴|分类:历史|更新:2024-03-31 08:39:04|字数:4530字

上回说到,韩林基本解决了叛变事宜,江南报、东南报、豫报、河北报均对此事做了详细报道。由于证据均指向了礼部主事李晨睿。

韩林向朝廷上报,民意汹汹,请朝廷给个交代,不然各地驻军怕是会出乱子。

慈禧大怒,心里知道这等骚操作也就醇亲王奕譞能干得出来。把奕譞叫到宫里臭骂一通,不想自己担责任就赶紧找个替罪羊出来。

如今香河议和后,为平息众怒,和谈主事醇亲王已被夺去差事,赋闲在家。恭亲王奕欣办事一向妥当仔细,断不会做出如此顾头不顾尾的蠢事来。

这奕譞怂恿李晨睿去当搅屎棍,事成那韩林损失巨大,事不成又能痛快的弃卒保帅。

朝廷下令,对李晨睿发出通缉悬赏,抄家夷三族。礼部尚书御下不严,责令致仕回家。朝廷对江南受灾百姓发放一百万两抚恤金。潘鼎新革职查办,张庆抄家灭族。

韩林得到朝廷处理措施的消息,也就暂时没了找朝廷算账的火气。如今新占领了大片江苏领地,治理起来也是非常耗费时间。

抽了时间把南京长江大桥和南通长江大桥搬运了过来。赵羽把滁州的水泥路修好,就遵照韩林指示撤军。大批受了林军恩惠的百姓拖家带口跟着赵羽向江苏赶。

赵羽请示韩林如何办。韩林回电,民心不可违,就留在苏北好好安置。江南报对此展开报道,称赞林军只是短暂停留半月便修筑了一条高质量公路,撤军更是数万百姓跟随,真乃仁义之师、威武之师。

韩林总算有空会见了刘铭传,对于刘铭传的实力,历史书已经给予了答案。韩林对其进行考察。问道:“若有一日,林军与淮军大动干戈,你作为一方大员,将支持哪一方?”

刘铭传道:“刘某当官,只为百姓,只为国家,虽出身于淮军,但淮军某一日危害国家,刘某也绝不会盲从祸国。若是林军祸国,刘某也自当安境守民,保持中立。”

韩林又问:“若是有一日,朝廷与韩林互相征伐,又当如何?”

刘铭传道:“此一时彼一时,真到那个时候,刘某顺应民心,但也绝不盲从。”

韩林心想,此人看似什么也没有回答,但其实也回答了许多。因势利导,不迂腐固执,正是需要的人才。若是作为一个外人刚来这里就一个劲儿的表忠心,韩林自然是看不上的。

韩林与幕僚们商议一番,最终决定,让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兼台湾水师提督。到任后,建设防御措施,发展民生,与当地土着搞好关系。

接着让他与关平、刘封、邓世昌等一一认识。若有需要,关平自当全力支持物资民政。邓世昌作为东海舰队司令,管辖东海舰队和对台湾水师的业务指导、战时指挥。

江苏方面,有了两座长江大桥的通行,南北交通逐渐发达起来。关平任江苏巡抚,赵羽四军逐步退回河南,但仍负责徐州防卫。韩林批准五军继续招兵,民兵组织也相应建立起来。

京中细作被包如龙大量安排,去侦查李晨睿的下落。花费了重金,总算从醇亲王府的管家嘴里套出消息,原来醇亲王已将其派出到西北,不知所为何事。

朝廷暗中给李晨睿留的几个传宗接代的根苗被细作探查到,包如龙派出暗探全部斩杀。斗争一向残酷,一味仁慈只能是自寻死路。

韩林致电左宗棠,让他务必仔细防备小人作梗。如今阿古柏已死,俄军通过乙亥条约,看到如今的大清竟这等虚弱,沙俄对领土有着疯狂的痴迷,趁着西北大乱,更不想归还伊犁。

左宗棠以武装力量为后盾,以金顺、刘锦棠、张曜等清军悍将对伊犁形成合围之势,随时准备武装收复伊犁。

但沙俄毕竟不是阿古柏叛军可比,清廷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够战胜沙俄。于是,清廷决定先礼后兵,派使者出使沙俄,重启与沙俄的谈判,希望和平收复伊犁。

沙俄在国际上的口碑素来不好,清廷在沙俄那里吃了不是一点亏,听到出使沙俄,清廷上下文武百官莫不噤若寒蝉,不敢前往。

关键时刻,曾纪泽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到沙俄谈判。在圣彼得堡,曾纪泽抓住当时沙俄深陷俄土战争,不想在东方大动干戈的历史性机遇,与沙俄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前后长达百余日。

期间,沙俄多次在沙俄与大清交界的新疆、黑龙江地区布置重兵造成大举入侵的趋势,甚至调动波罗的海舰队的几艘主力舰到海参崴,恐吓清廷。

朝廷密使李晨睿此时也到了沙俄,怂恿沙俄扣押曾纪泽,威逼韩林和左宗棠割地赔款。

韩林考虑,曾国藩刚刚故去不久,曾纪泽又是长子袭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实在对不起曾国藩。

东南方向留下一个直升机飞行小队,供关平等高级官员使用。河北林军与清军犬牙交错,给朝廷一个胆子也不敢在北京附近搞摩擦。

台湾方面有邓世昌和刘铭传合作,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必要时使用导弹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清搬运工》,方便以后阅读大清搬运工第132章 营救舅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清搬运工第132章 营救舅哥并对大清搬运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