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税收方式的改良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2:51|字数:7246字

“宣府镇8万人,大同镇7万6千5百人,山西镇5万3千5百人,延绥镇5万人,宁夏镇3万1千6百人,甘肃镇5万2千人,固原镇4万5千人,蓟州镇12万8千人,辽东镇8万1千人。辽东镇的人数不包括客兵。”郭允厚向崇祯汇报着九边的军士数量。

虽然心中有些心疼,崇祯还是咬牙说道:“这蓟州镇平定京畿民变的奖励,还有欠饷就由户部处理了。除蓟州、辽东两镇之外,其他各镇补发2个月,固原镇补发3个月的军饷,户部计算个数目出来给朕。”

郭允厚只是低头板着手指计算了片刻就说道:“陛下,大约在60万两之上。”

朱由检点了点头,有些肉疼的说道:“朕给你65万两,多余部分作为抚恤发给死亡军士的军属或是残疾老军。”

真是天可怜见,天启留下的内库,加上养心殿的地库,一共大约只有700万两,这些日子已经被他花了近150万两了。以这种花钱的速度,很快他就要破产了。

当崇祯正在心疼钱财花的太快的时候,黄道周、倪元璐等人到是有些钦佩起这位少年天子了。

他们风闻这位天子开放海禁,还试图重开矿监,以为这是一位酷似神宗皇帝的爱财天子。

今日这么一看,却又和神宗皇帝的『性』格天差地别了。看来所谓的宫内白粮用度减半的传闻,的确是真实的了。

官员们还在揣测着崇祯的行为到底代表什么的时候,朱由检接着说道:“除了大同、宣府、山西三镇外,其他各镇的一半军饷要发放本『色』。边镇本身就在人烟稀落之地,发放折『色』,除了推高当地的物价之外,军士本身并无好处。”

郭允厚顿时出声答应着,朱由检随即说道:“兵部、都察院、锦衣卫都要派人和户部一起下去,一方面是检查钱粮是否发放到每一个军士手中。另一方面,顺便核查下边军的实际情况,那些已经老迈虚弱的军士,要安排退役。还有,准备从边军中淘汰出一部分士兵,组织军用物资的运输。”

工部尚书吴淳夫掩着口,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他不知道为什么,出售长芦盐场的议题会跑偏到九边军饷的发放问题上去,这实在有些离题万里了。

朱由检看着吴淳夫,突然问道:“吴尚书,这京畿附近有多少条河流?”

吴淳夫赶紧放下手说道:“回陛下,有五百多河流,较大的河流有5条:南、北运河,永定河,清河,子牙河。”

“朕查阅了顺天府过往的资料,发现过去10年之内,只有两年没有受到灾害,其余年份均有旱灾,特别是去年,更是水灾连上了旱灾。工部难道就没有什么举措吗?”

吴淳夫顿时有些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来,他不得已说道:“这京畿地形,西北高而东南洼地,无水则旱,有水则涝,虽然下游宝坻县修过大坝,但是全然无用。

以臣看来,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最终都汇入了海河,要想解决京畿地区的水旱灾,除非根治海河才行。”

“吴尚书打算如何根治海河,不如说来听听?”朱由检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说道具体的事务,吴淳夫又有些抓瞎了,他不由瞧了郭允厚几眼。

“吴尚书你看着郭尚书干嘛?说说你的方案啊?”朱由检有些好奇了。

“这个,臣这个方案也是从郭尚书口中听到了,臣觉得还是由郭尚书来说比较完整。”吴淳夫支支吾吾的说道。

郭允厚不得不站出来说道:“臣一向对治水有兴趣,这京畿海河流域,臣也去走访过,才有了一点想法。

臣以为,要想根治旱灾或是控制水灾,首先就要蓄水。海河从西北山区而出,遇到大雨则容易出现山洪,山洪又会转化为大水,而海河的出海口又小,所以因为排泄不畅就变成了水灾了。

臣认为,治理海河的原则是,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而且每条汇入海河的支流都必须进行河道整治。臣估计,非20万人,20年时间不能成功。”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224章 税收方式的改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224章 税收方式的改良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