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台湾设府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2:56|字数:7302字

朱由检点了点头回答道:“不错,既然要把台湾纳入大明的治下,就不能只让八闽之人移民台湾,否则台湾就真的如黄先生所言,成了国中之国了。

辽东失土之民、山东无地之民、东南各省之流民,皆可移往台湾。一来可减少大陆上的流民,二来也能利用他们开发台湾。

而想要主持管理这么庞大的移民计划,台湾不设府衙显然是不成的。”

几位阁臣之中,只有张瑞图是福建晋江人,而徐光启、施鳯来是云间和浙江人,黄立极是北直隶元城人,郭允厚是山东曹州人。

到了天启时代,各地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了。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失去土地的农民还能进入各种手工作坊或是贸易行打工。

扬州以北地区,离开了大运河一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根本无以为生,不是自卖于豪族作为奴仆,就是成为流民盗寇。

而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后,辽东百万之民逃回关内,又变成了同北直隶、山东地区民众争夺土地的局面。

北直隶、山东地区的缙绅乐于从难民中挑选精壮作为自己的僮仆,但是不会欢迎辽东士绅在当地置产推高田地价格,并和自己分享管理乡里的权力。

辽民入关的直观效果,就是普遍降低了北方奴仆的卖身价格,抬高了交通方便地区的土地价格及生活用品的价格。

土地价格的抬高虽然有利于北方的自耕农,但是其他方面受影响最为深刻的却是北方普通的百姓。

也因此北直隶、山东地区的民众,同朝廷安置的入关辽民常常发生纠纷,甚至于歧视这些难民。当然各地官府的无所作为,也要对这种纠纷的频频发生,负上很大的责任。

这种地域之间的攻击,更糟糕的后果就是,原本忠诚于大明的辽东民众,开始对大明离心离德,不少辽民再次出关。

对于崇祯提出的,迁徙沿海地带的流民及辽东难民前往台湾开垦,大部分阁臣都是持赞同意见的。

特别是黄立极同郭允厚两人,北直隶、山东地区是直接接收辽东难民的地区,能够减轻家乡的负担,移走一部分辽东难民,对他们来说是造福家乡的善政。

确认了委托商业公司移民开拓台湾的政策,及设立台湾府的衙门编制之后,对于首任台湾知府的人选,各位阁臣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经过一番讨论后,黄立极、施鳯来力主的礼部祠祭员外郎蔡懋德,同崇祯提出的福建福清县知县周堪赓成了势均力敌的人选。

蔡懋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昆山人,34岁,做过地方官也当过京官,履历较为丰富。

周堪赓:天启五年进士,湖南宁乡平冈人,27岁,出任县令不足两年。

如果不是崇祯的支持,周堪赓根本不能出现在台湾知府的候选名单上。

黄立极等阁臣的主张是,台湾府制度草创,且台湾地位特殊,独立地位很强,应当选择一个老成之人担当知府,免得朝廷失去对台湾府的控制。

而崇祯则认为,正因为台湾府处于草创期间,且和中央交流不便,所以才需要一名年轻而不墨守成规的官员去主持,如果事事都要请示朝廷,那么一锅热饭也要变成馊饭了。

在以往,黄立极等阁臣一向都嫌皇帝抓权过于厉害,不给地方文官的发挥空间。

但是今日,他们却一反常态,死活认为没有朝廷的同意,地方自行其是,就是祸『乱』之源。

朱由检心里不由哀叹着,果然是屁股换了,脑袋也就换了吗。他并不想第一次开会,就强迫内阁接受自己的主张,因为这会让内阁的成员们感觉,他提出的内阁负责制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朱由检最后不得不让步道:“不如这样,这位蔡懋德既然是礼部祠祭员外郎,那么不如现在就召他来见见。诸位先生和朕一起询问询问,看看他究竟适合不适合担任台湾知府,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黄立极看了看左右同僚的表情之后,便回答道:“也好,蔡懋德究竟有没有能力坐镇海外,我等当面询问考量一番,也是合情合理之举…”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278章 台湾设府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278章 台湾设府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