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文化运动一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23|字数:7294字

乌程凌蒙初更不过是一个区区廪膳生,仅仅因为写了一本初刻拍案惊奇,就落入了皇帝的眼中。

叶绍袁看到这些人心中不由大为摇头,不过他转头看到身边的小舅子沈自晋、沈自征两人,他倒又觉得皇帝选人眼光似乎也没那么差。

叶绍袁正胡思『乱』想之时,坐在上首的皇帝已经开口,对下方站立的十多位文人说明他成立文学馆的用意了。

“朕自发蒙以来,除了四书五经之外,也算是读了不少杂书散曲。然而朕发觉,发人深思,引人积极向上的小说极少,倒是宣扬因果报应,『迷』信思想的小说不少。

给帝王将相,公子王孙,才子佳人作传的书极多,而描写普通人喜怒哀乐,直面社会问题的书不多。

今日大明内外交困,北有东虏,南有奢安之『乱』。西北地区灾荒不断,百姓典妻卖儿,只为求几餐饱饭。而同为大明,东南之地尚有一餐花费上百两,犹嫌无下筷处之豪商。

人若是无有精神,则与禽兽何异?是以朕开设文学馆,就是要推动新文化运动,破除那些愚弄百姓的『迷』信思想,揭『露』那些口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整天干着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的真面目。

朕希望能够用新文化运动,去唤醒我大明浑浑噩噩,不知为何而活的百姓们。也希望新文化运动,能够扫除那些士人身上好逸恶劳,袖手空谈,不愿意做事的恶劣风气。重新塑造我大明士人积极向上,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面貌。”

皇帝的话语,让下方的文人们不由窃窃私语了起来,而阮大铖却眼睛发光的注视着皇帝,似乎看到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

沈自晋不由自主的出声向皇帝请教道:“陛下所言不可谓不好,但是敢问陛下,究竟什么才是新文化呢?”

朱由检略略沉默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一切文化都是有态度和立场的。所谓立场,就是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

比如说,朕最喜欢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这篇文章好就好在歌颂了一个执着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女子,而不是落入俗套的讲些才子佳人的春梦。

在百姓眼中,杜十娘是一位天真善良、机智谨慎、知情重义、刚毅坚强的女子。但是在道学家眼中,这不过就是一个*罢了。

究竟是歌颂杜十娘勇敢的追求爱情呢?还是批判她勾引了一位前途无限的士子呢?这就是我们站在什么立场上的问题。

今日之大明,若是不能唤醒最广大的民众,则无法挽回我大明之时运。所以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就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歌颂百姓追求的真、善、美。

批判和揭『露』站在民众对立面的,伪君子、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还有享受着国民的供给,却试图向外族出卖自己同胞的汉『奸』…”

崇祯对于这些从各地征召来的文人的谈话,尤其是立场和态度问题的说法,让他们大感震惊。

在场的文人中,大约只有冯梦龙、凌蒙初、阮大铖最为积极响应崇祯的主张。

其中冯梦龙是真心触动了,他写杜十娘这篇小说时,大有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意思。因此对于崇祯所言的立场问题,感悟的最为深刻,大有顿悟之意。

凌蒙初赞同应当揭『露』贪官污吏的腐败行径,从而整肃公俗良序,但是他对于皇帝所言,要站在广大的民众的立场上写文章,则颇为不认同。在骨子里,他依旧还是士绅中的一员。

而阮大铖心里毫无触动,但是却最为积极支持皇帝,他把这当做了获得皇帝欢心,重新回到朝堂上的捷径。

会议的最后,崇祯交给了众人一个任务,要求他们为驻守西平堡的官兵写一篇文章,或是一折戏曲出来。

罗一贯,甘州卫人。从小由寡母抚养,刚烈耿直,以三千人守西平堡,与后金军主力血战竞日,明军叛将李永芳劝降,罗一贯凛然拒绝,说:“岂不知一贯是义士!”

激战中一矢飞来,『射』伤罗一贯一眼,使之不能指挥。最后*用尽,乃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横剑自刎。此战中,都司陈尚仁、王崇信亦战死。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134章 新文化运动一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134章 新文化运动一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