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求援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38|字数:7678字

李天经放下了手中的文件,伸手『揉』了『揉』眉心,松弛了下有些酸涩的双目。

他抬头看了看桌上还有近三分之一没翻阅的奏折,心里也感觉颇为无奈。这些从大明各地送来的奏折,内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就是向他这个主管教育的内阁大臣要钱、要物、要人。

年初被皇帝钦点入阁时,他还觉得自己这次可以大展拳脚了,一展心中抱负了。

但是这半年多下来,他才发觉自己还是有些天真了。这半年多的治政经历告诉他,不要说大展拳脚,改革朝廷中的弊政了。仅仅是做一个裱糊匠,让大明的教育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下去,已经让他精疲力竭,无暇分心了。

他这教育大臣主管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一个是科举考试和各地的学校、书院管理;另一个则是陛下登基时才提出的,改旧学校为新学校,重新厘定教学的内容,并规定学习的年限,超过年限依然不能合格者,就要革出学校。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行三年小学义务教育。

前一个他所负责的内容,其实并不用他『操』心,礼部的官员对这些旧制熟悉的很,不用他多说什么,也能处理掉七、八成事情了。

唯有后一个内容,不管是新学校制度,还是新学内容,亦或是小学义务教育,都是礼部官吏和地方学政、教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他们第一不清楚要如何满足陛下的要求,第二是不少地方贤达、学者,对于新学和新学校制度完全是抱着一种抵触的态度。

就算是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这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的德政。也有一些人认为,义务教育制度不分对象,把所有适龄儿童都纳入教育,让一些奴仆、娼户之子同清白人家的子弟坐在一起上课,简直就是扰『乱』了纲常。

除了这些地方人士的反对意见以为,各地的学政、教谕也纷纷上折向他诉苦。

想要推行三年义务教育,把旧学制改成新学制,就需要大肆修建新学校,否则无法容纳这么多儿童上学。

而且想要教育这么多儿童,就需要大量的书籍、桌椅、纸张笔墨,这些都需要朝廷拨出经费来,地方上可承受不起。

还有,教授四书五经倒是好说,反正有现成的书籍可以刻印,也能招募一部分童生、秀才去教授。

而这新学,不仅没有可以用来教授的书籍,也没有能够教授新学的老师。因此内阁应当发放新学教材,并安排几个教授新学的老师下去。

总而言之,朝廷要是不给钱、物、人,这新学也好,义务教育也好,地方上都是无能为力的。

这个难题摆在了他面前,但是李天经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刚开始的时候,皇帝倒是给他拨付了一笔资金。

但是现在的大明处处都是漏洞,陛下不过是一个刚刚登基的少年,光是维持大明现在的局面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他又怎么好意思把所有难题都推到陛下身上去。

更何况,陛下对于北直隶地区的教育大加扶持,已经让他少了一个省的麻烦,他也实在有些愧于向皇帝继续请求帮助。

正在思索的李天经突然被开门的声音所惊醒了,他抬头看起,发觉施鳯来正站在门口,向他微笑的打了个招呼。

李天经顿时站了起来,迎了施鳯来进门,两人叙礼完毕之后,便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天经隔着茶几看着施鳯来,颇为好奇的问道:“施阁老此番上门,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长德么?”

施鳯来赶紧摆手说道:“长德这话真是从何说起,老夫虽然年长了几岁,但是既非首辅,也非次辅,哪敢吩咐长德做事。余此来,其实是有事相求。”

李天经笑了笑说道:“老大人在朝中德高望重,连老大人都做不到的事,长德也未必能行。不过既然老大人有意,便请说说事情的原委好了。”

施鳯来看了他片刻,便开口把请办邮政银行的事说了一遍。李天经沉默了一会,并没有答应他,反而出声问道:“开办银行本来就是一件好事。

现在朝廷要做的事极多,但是手中的钱却极少。能够增加这么一个银行,不管是陛下还是朝臣,想来都是乐于见到的。老大人又何必要分功于我呢?”

施鳯来轻笑了一声,“朝廷的确是急需银子,但是内阁有八人,朝中有六部,那个手头上不需要银子办事?

老夫手下就一个空着壳子的通商邮政部,人少力微,如何能同那些虎狼争夺。老夫是怕,这边刚提出邮政银行的建议,那边就有人截胡。

若是有人觉得,工部更需要这个银行,那老夫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了吗…”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239章 求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239章 求援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