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杨鹤的招抚意见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48|字数:7778字

他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折子,安静的翻看了起来。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有些半喜半忧的说道:“这杨鹤说,他已经同陕西境内大部分的饥民首领有所接触,陕西各部饥民军几乎都愿意接受招安,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是,就不知道这些陕西饥民,究竟是真的愿意招安,还是想要欺瞒朝廷,使的缓兵之计呢?臣以为,还是应当责令杨鹤好好甄别,不要养虎为患,纵虎出山。”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黄先生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朕也是如此认为的。不过这招抚陕西各地起『乱』的饥民,不过是安定地方的第一步。

如果朝廷不能安置好这些被招抚的饥民,那么这些饥民再次生『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那些『乱』民首领,也未必是心慕朝廷仁德,才愿意接受杨鹤的招抚。

更有可能的是,今年陕西大旱,灾情实在是过于严重,所以这些『乱』民首领也无法喂饱这些收拢的部下,不得不接受官府的招安,以待将来而已。

但是朝廷之前运入陕西的钱粮,也就勉强能够稳定住,现在陕西没有出『乱』民的地方。这困住甘陕边境、陕北高原地区的2、30万饥民军,想要在地方上安置下去,没有100万元,30万粮食,是肯定不够的。

且安置下去之后,你总要让人弄块土地养家糊口吧。就算是分给他们土地,想要收获也需要到明年夏天之后。在这之前,朝廷还是要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这么算起来,没有250万元的救济款,60万石的救济粮食,这杨鹤的招抚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黄立极只是想了片刻,就明白了崇祯的意图,他不由想要确认的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拿从河南士绅那里征收来的土地和粮食,去救济陕西的灾民?”

朱由检没有掩饰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乱』民虽然接受了朝廷的招抚,但是也不能任由它们继续聚集在一块地方,形成一个小团体。

特别是那些『乱』民的首领,他们既然已经出头造过了朝廷的反,身边又有这么一些一呼百应的手下,若是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天知道他会不会再来上一次。

所以这些『乱』民的首领,万不可再让他们继续同自己的亲信部下聚集在一块地方。否则,不管是他们煽动部下作『乱』,还是被部下裹挟造反,对于朝廷和陕西地方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也失去了朝廷招安他们的意义。

所以朕以为,一旦杨鹤能够招安陕西各部『乱』民,那么就应该把那些声望较高的『乱』民首领调往异地为官,让他们离开陕西。

这水浒里不是说过吗: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这些『乱』民没有了自己的首领,自然就不会把自己同安置地区的百姓隔离开来,能让他们尽快打散过去形成的小团体形式。而那些『乱』民首领没有了自己的部众,一旦出了什么事,朝廷只要派出几名巡警就能将他们拿下。

另外,招安归招安,但是招安不代表过去的事就一笔勾销了,对于一些严重侵犯了百姓利益的丑恶事件,我们还是要进行清算的。这是朝廷招安的原则,一定要事先说明,也要公开说明。

比如杀人丈夫,掠走妻子;杀人父母,掠走女儿;杀人取乐或是杀人食用的等等。只要有百姓反映,有证据可以证明,官府就要进行追究。”

对于崇祯前面说的话黄立极还是深以为然的,但是对于最后的要求,他还是有些担忧的劝说道:“陛下,这『乱』民举事之后,残害地方良善,他们干过的事,有些甚至要比这些更为严重。如果,朝廷要一一追究,他们又怎么肯接受招安呢?”

朱由检脸『色』不变的回道:“朝廷招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维护地方的安宁,是让地方上的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是让被『逼』迫参与『乱』民军的良善百姓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朝廷招安,绝不是向那些穷凶极恶的大盗妥协,让他们逃脱法律的审判。也不是让地方官员为了过上安稳日子,就闭上眼睛让一些匪徒欺压地方良善而不受惩罚。

如果我们掌握不好这个原则,那么招安就不如剿灭为好。也许剿灭这些『乱』民的过程中,会伤害到一些无辜的百姓,但是起码没有参与『乱』民的陕西百姓能够好好活下去。

另外,一群不愿意接受这种最低程度处罚的『乱』民。说实话,这已经证明了,他们并不是真心诚意想要接受朝廷招安,不过是想要等待有利时机罢了。

还有,朝廷对于处置『乱』民军造成的案件。一是要从宽,没有原告不追究,没有证据不判案;第二便是,要依靠当地百姓办案,每一起案件都要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公审,不能关起门来断案。

朝廷的原则就是,首恶必究,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一定不能让百姓产生一种错觉,让他们以为朝廷无力、无能、无心为他们讨还公道…”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310章 杨鹤的招抚意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310章 杨鹤的招抚意见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