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朝会上的进谏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58|字数:7414字

根据学生对一些数据汇总后的估算,内府先期投入的90万元,已经从地价的溢价中完全回收了,而后续的投入,内府也不用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来。

内府牵头建立的棉纺织协会规定,明年对新增加的每个纱锭,征收0.5元的城市建设费用,以用于改善京城道路和工业园下水道建设,据说协会的特别账号内已经收到15万元的城市建设费用了。

所以,内府只是暂时垫付了一笔资金投入,但是他们却为自己省下了100万以上的税金。整件事里内府、纺织工坊、顺天府是收益了,但是朝廷的利益却受损了。

尚书大人,在目前国库尚且入不敷出的状态下,户部应当制止顺天府这种自私自利的举动,不能再继续扩大京城棉纺织业的免税规模了。”

郭允厚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对自己的学生说道:“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了。你先下去忙吧。对了,刚刚你跟我说的事,就先别往外传了。”

王渊思看了一眼,掩饰不住疲惫之情的郭允厚,虽然迟疑但还是点了点头,然后转身退了出去。

第二日便是12月1日,是崇祯元年最后一次朝会。由于天气寒冷,外带风雪,朝会的地点便挪到了气势恢宏的皇极殿内。

同样是因为天气的缘故,1000余人的朝官,最终上朝的大约还不到800名。不过这同崇祯上位一来,一直不重视朝会的作风也有些关系。

原本就已经形式化的朝会,在成立了内阁会议和国是会议制度之后,基本上涉及朝廷的大事,就被这不到70人的高级官僚所决定了。

以往在朝会上低阶官僚弹劾高级官僚,从而一鸣惊人的现象,在崇祯元年基本上就没出现过。

因此在这又冷又干的清晨,不少低阶官员干脆就请假不受这个罪了。

当鼓乐齐鸣,崇祯从后殿出来上座时,一干交头接耳的官员们顿时肃静了起来。在礼官的指挥下,内阁和六部大臣率领百官向皇帝跪拜行礼。

百官行礼完毕之后,朱由检便对着身边的王承恩点了点头,示意他开始宣布朝会。

朱由检总觉的今天昏沉沉的天『色』预兆着,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他的预感很快变成了现实。

宣布朝会开始没多久,言官邹毓祚、章允儒、刘斯琜三人依次上奏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对于内阁将要推行的,地方总督区及地方都督府官制改革不满,认为这有违祖宗成法;

第二件是对于总参谋部准备在各地建立野战军部队感到不满,他们认为现在大明已经是亢兵亢将的状态下,再花费一笔巨大的军费组建一支新军,完全是无谓之事。

先不说建立这只军队是不是必要,光是为了组建这只军队就有可能让大明国库破产的危险,就不能赞成这个冒险的方案。而且君王治理天下,应当注重于道德教化而不是自持武力。

第三件是京城各所学校教授的新学,不尊孔孟之道,还时常非议古今贤人,比如把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说成了道学先生用来伪装自己的道德盾牌,事实上这些道德先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男盗女娼”的伪君子等等。

他们强烈请求朝廷颁发命令,对新学进行整顿,禁止这些人诋毁古今贤人。

三人刚刚退下,王守履、钱士升、钱元慤几人又出列上谏,弹劾内府『插』手煤、铁、纺织等行业,在北方市场上打压民间的产业,从中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并且还仰仗着自己的特殊地位获取了免税的待遇,搞得民间商人完全没法与之竞争。

江南原本一年生产棉布2、3千万匹,但是今年起码足足少了3、4百万匹,导致民生凋敝,市场萧条。

而朝廷对于生丝市场的管制,更是与民争利。今年户部征收的生丝加上丝绸税收高达125万两,而往年不过3、40万两,几乎增加了3倍。

末了,钱元慤还引用了李三才《请停矿税疏》的一段话,“皇上爱珠玉,人也爱温饱;皇上忧万世,人亦恋妻孥,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秕斗升之储?皇上欲为子孙千万年,而不使百姓有一朝一夕之安!”大有为李三才翻案的意思。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381章 朝会上的进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381章 朝会上的进谏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