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脚底沾泥

作品: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作者:钱小眼|分类:都市|更新:2025-06-13 19:31:20|字数:4708字

天刚蒙蒙亮,县委办的小王就看见杨进京蹲在大院门口啃烧饼。

这位县委书记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裤子,脚上的千层底布鞋还沾着新鲜的泥点子。

"杨书记,车准备好了。"小王小心翼翼地提醒,"周县长说九点有个会......"

"改下午。"杨进京三口两口吃完烧饼,拍了拍手上的芝麻,"今天去马家河子。"

县委办主任老陈匆匆赶来,看见杨进京身后的阵仗愣住了——除了司机和秘书,就只有他这个"向导"。

"就、就咱们几个?"老陈推了推眼镜,"要不要通知乡里准备一下?"

"准备啥?"杨进京已经拉开车门,"看的就是平常样。"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转过最后一个山坳,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沉默了——马家河子乡政府大院气派崭新,可对面小学的教室却低矮破旧,窗户上钉着塑料布。

"停车。"杨进京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

他没有先去乡政府,而是径直走向小学。教室里,孩子们正挤在漏风的屋子里上课,冻得通红的小手握着铅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同学们冷吗?"杨进京蹲在最后一排,轻声问一个流鼻涕的小男孩。

"不冷!"孩子响亮地回答,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乡党委书记马得福闻讯赶来时,杨进京正帮孩子们钉窗户。这位穿着呢子大衣的乡干部脸都吓白了:"杨书记,您怎么不提前通知......"

"通知了还怎么看实情?"杨进京头也不回,"老马,你这身衣服不错啊,多少钱?"

马得福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杨进京突然指着乡政府大院:"那栋楼花了多少?"

"八十多万......"马得福的声音越来越小。

"八十万!"杨进京猛地转身,"够盖三所这样的小学了!"

回县里的路上,杨进京一直没说话。直到看见路边有个老汉在挖沟,他才喊停车。

"大爷,挖啥呢?"

"引水啊!"老汉抹了把汗,"乡里说给修渠,等了三年没动静......"

杨进京抄起铁锹就跳进沟里,一锹一锹地帮着挖起来。老陈和秘书面面相觑,也只好跟着下地。

当晚的县委常委会上,气氛凝重得像结了冰。杨进京把在马家河子拍的照片往桌上一摊:"各位看看,这就是我们的'政绩'!"

周卫国第一个表态:"必须严肃处理!"

"处理不是目的。"杨进京翻开笔记本,"我建议,全县乡镇办公楼冻结装修,所有资金优先用于教育和民生。"

刘志强小声嘀咕:"那招商引资怎么办?总得有个像样的门面......"

"门面?"杨进京突然提高嗓门,"孩子们在漏风的教室里上课,这就是我们的门面!"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通过的决议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全县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位县领导包一个最穷的村,解决一件最难的民生问题,培养一名年轻村干部。

第二天,杨进京带着同样的阵容突访东李庄。这次他学聪明了,让车停在村外两里地,步行进村。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汉正在下棋。杨进京蹲在旁边看了会儿,突然问:"老哥,村里最缺啥?"

"缺个像样的诊所!"白胡子老头头也不抬,"上次老王头发烧,抬到半道就咽气了......"

东李庄的村卫生室让杨进京的心又揪了起来——昏暗的屋子里,仅有的药品是几瓶过期药片,血压计的胶管都开裂了。

"杨书记,"赤脚医生李秀英红着眼圈,"不是我不尽责,实在是......"

杨进京从兜里掏出五百块钱:"先拿着应急,我回去就研究解决办法。"

回程时路过一片果园,杨进京突然叫停车。果园里的葡萄长势喜人,可农民们却愁眉不展。

"老板跑路了,"果农老赵蹲在地头,"说好的包销合同成了废纸......"

杨进京当场打电话给王德山。两个小时后,大柳树村的采购车就开进了东李庄。

"老杨,"王德山在电话里说,"你这县委书记当得跟救火队长似的!"

"没办法,"杨进京望着满载葡萄远去的卡车,"老百姓等不起啊。"

一周下来,杨进京走遍了七个最困难的乡镇。每晚回到县委,他的笔记本上都会多出十几页记录。周卫国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问题清单,额头上的皱纹能夹死苍蝇。

"老杨,这么多问题,钱从哪来?"

"挤!挪!凑!"杨进京掰着手指,"三公经费砍一半,超标车辆全拍卖,形象工程统统下马!"

这番狠话很快传遍了全县。有人拍手称快,也有人暗中使绊子。财政局长悄悄来找周卫国:"县长,真要这么干,得罪人太多啊......"

周卫国只回了一句:"要不你去跟杨书记说?"

局长灰溜溜地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方便以后阅读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第114章 脚底沾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第114章 脚底沾泥并对年代逆袭:瘫痪老爹重生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