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11 02:00:53|字数:8924字

不仅自家谋生而得富贵,而且带动方圆四乡的经济发展,解决了不少人的衣食生理。

此外“三言”还进一步揭示了为商的艰辛。

像是《杨八老越国奇逢》写杨八老从陕西到福建做生意,被倭寇劫持到日本,经历千辛万苦,十九年后才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

杨八老的经历正是商人艰辛的写真。

另外,“三言”在同情商贾好货利的同时,还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利欲熏心,提倡礼让谦和及仁义友善。

这方面有《施润泽滩阙遇友》便塑造了一个好货利而又守道义的小商人形象。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施复“爱财”的心理,他捡到六两多银子,非常高兴,盘算着靠这笔钱添几架织机,几年之后就可以发展成一个大家业。

但施复转念又想:“这银两若是富人掉的,譬如牯牛身上拔根毫毛,打甚么紧,落得将来受用;若是客商的,他抛妻弃子,宿水餐风,辛勤挣来之物,今失落了,好不烦恼。??”

委曲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施复心地善良,于是施复回到拾银之处等失主,失主果然是一个小经纪人。

施复善行善报,奇异地避过了一场灭顶之灾,而且此后财源滚滚,阴德感天,小说以此劝商人行善,以道义经商取财。

此外在“三言”中,作者把批判的笔触指向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或揭露权臣弄权、陷害忠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

或鞭笞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残害无辜;或控诉土豪劣绅仗势欺人,横行乡里;或描述流氓恶棍的种种坑蒙拐骗的恶行,反映了当时恶浊的社会风气。

这一切,对我们充分认识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反映明代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杰作。

它写的是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专权时,打击异己,进行****的无数冤案中的一件。

故事所依据的材料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

像是在《明史-沈炼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作品主要是写忠正耿直的沈炼不满奸臣严嵩父子的倒行逆施,置生死于度外,直接与严嵩父子展开斗争,并由此引起家破人亡的一连串悲惨事件。

这场斗争的性质虽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忠奸之争,但由于作品深刻揭露了严嵩父子及其爪牙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又写了一些下层人民对沈炼父子的同情和支持,说明在客观上沈炼的斗争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就使得这个故事具有较普遍的社会意义。

还有《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也是这类作品中写得较好的。

这部小说对南宋贾似道肮脏的一生作了艺术的再现。

贾似道原是斗鸡走狗、饮酒宿娼、一身恶习的无赖,依靠身为贵妃的堂姐的势力一步登天,爬上宰相的高位。

他陷害忠良、独揽朝政、杜绝贤路、结党营私,干尽了伤天害理、奸邪误国的勾当,最后终于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小说通过对这个人物卑鄙、阴险、凶残而又无能的面目刻画,表达了人民对权臣酷吏的愤恨鄙视。

在《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张廷秀逃生救父》、《李玉英狱中讼冤》、《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小说中,作者愤怒的笔触指向了专权误国、卖官鬻爵、屠民冒功、昏庸无能、贪污残暴、草菅人命的高官胥吏,揭露了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

《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貌似清官,侵吞了倪太守留下的黄金千两。

小说不着一字,深刻的讽刺了这位“清官”的恶劣行径,表达出对官府的绝望与愤怒。

“三言”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小说揭露科考的虚伪和科场的黑暗。

《老门生三世报恩》最富有讽刺意味。

鲜于同“胸藏万卷,笔扫千军”,但“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一直到六十一岁,才被蒯知县有意不点而无意点中。

作者把那三场考试,写得如同小儿捉迷藏:知县捉最好的卷子时捉中他的;知县捉最“嫩”的卷子时又遇上他生病答卷答得极差,真是鬼使神差~对于土豪劣绅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罪恶,小说也作了无情的揭露。

《灌园叟晚逢仙女》写恶少张委看上了爱花如命的秋先老人的花园,竟强迫秋公把园子卖给他,甚至提出要把秋公一同买下,并威胁说如果不卖,“就写帖儿送到县里去~”遭到秋公反对后,他果然诬告秋公为妖人,打入牢狱。

活画出张委一副恶霸的嘴脸。小说最后写张委受到了惩罚,表现了人民惩恶扬善的愿望。

并且“三言”中还有不少以帝王将相、王公才士为反映对象的小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都是借历史人物一鳞半爪的事实进行虚构,点化成市民臆想中对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的理解和对庄子绝圣弃智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态度的认识,充满了市民的艺术趣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一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七十一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