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2-21 23:51:20|字数:8094字

包括杨令公撞死李陵碑,杨六郎镇守三关,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等。

最后以杨怀玉率领全家赴太行山隐居作结。

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只有少量于史有据,大部分故事特别是杨门女将都是子虚乌有。

整部小说“七虚三实”,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小说热情歌颂了杨继业子孙五代为保卫边疆,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的爱国热情,特别是比较突出地描绘了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宣娘等女英雄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不可多得的。

小说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忠君思想,“华尊夷卑”的大汉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权奸祸国”的思想混杂在一起。

可以作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首先是封建文人传统的忠君思想。

强调对“圣上”要“誓死相报”,为君而死是死得其所。

但是这种忠君思想又是和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忠于皇帝也是忠于国家,所以也具有进步性。

第二,作者把一切坏事归于“四夷”,甚至把它们说成是妖魔幻化的,无疑是卑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的偏见,但是作者所揭露的辽和西夏的残忍暴戾的行为又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第三,作者一方面强调要忠君,另一方面又相当清醒地揭露帝王的昏庸和奸臣的误国。

杨家将几代都受到了奸臣的迫害。

所以小说最后以赞许的态度,写杨怀玉不愿再为皇帝卖命,“举家上太行”,“耕田种地,自食其力”的行为。

艺术方面,小说的总体水平不高,个别人物和故事比较精彩。

部分情节描写比较曲折生动。

如杨业,从历史记载看,是“业坠马被擒”。

“遂不食三日”而死。小说改写成杨业陷入绝境,撞李陵碑自尽,更为壮烈。

杨七郎为求救兵,被潘仁美设计乱箭射死,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充满悲剧气氛。

整部小说基本上是把民间传说故事杂凑连缀而成,内容庞杂不合情理,还有神魔斗法荒唐可笑的情节,不少人物有始无终,故事有头无尾,前后情节多有雷同。

《杨家府演义》思想艺术水平都不高,但影响却极深远。

这大概是因为从宋元时代起,中国封建社会已逐步进入后期,大多数王朝都国势衰微、外患频繁,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外族的侵略与压迫。

因而歌颂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杨家府演义》适应了社会需要,给倍受侵略蹂躏的老百姓一点心理的安慰,有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因而获得了广泛的读者。

更重要的是,《杨家府演义》提供的素材,为戏曲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于是小说戏曲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原来比较粗糙的作品日臻完美,成为艺术的珍品。

在《杨家府演义》的影响下,在清代中叶产生了几部小说。

《呼家将》,又名《说呼全传》,十二卷四十回,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是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书业堂刊本。卷首有乾隆四十四年滋林老人序。

滋林老人是张溶,字默虞,生平不详。

《呼家将》写大将呼延赞随杨业征辽立功,加封忠孝王。

其子呼延必显承袭父职,娶杨业之女为妻,生子守勇、守信。

呼延赞父子为了搭救落难的弱女和执行朝廷法制,得罪了丞相庞集,庞集串通其女、仁宗宠妃庞多花,唆使仁宗抄斩呼氏全家,建铁丘坟,将呼延必显夫妻倒葬在坟内。

守勇、守信二人从地穴中逃脱,历尽艰险,幸得到包拯、八贤王和佘太君、杨五郎等人救助,从西番借来援兵,打败前来追捕的庞家兵将,报仇雪冤,呼延全家大团圆。

《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义传》,清李雨堂(西湖散人)撰,十四卷六十八回,是把狄青平西、包公断案和杨家将故事揉合在一起,而以狄青故事为主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

前面二十回是狄青出身传,叙述狄青九岁时遇洪水与母失散,被峨眉山仙师王禅老组收为徒弟。

七年后赴汴京寻母,与绿林好汉张忠、李义结为兄弟。

他们在万花楼饮酒时,遇到奸臣胡坤之子胡伦,引起争斗,狄青将胡伦摔死。

国丈庞洪之婿,兵部尚书孙秀与胡坤交情很深,逮捕狄青三人,幸好被包公开释。

正值西夏大举进犯,杨宗保元帅告急,狄青在校场粉壁题诗述志,又被孙秀引为口实,下令斩首,幸而为汝南王郑印所救,始免于一死。

后来遇到狄太后之子潞花王赵璧,与姑母狄太后相认,从此成了御戚。

在御前比武,斩了庞洪心腹大将王天化,取代王天化一品之职,因此与庞洪、孙秀再次结仇。

从三十一回起至六十一回,叙述狄青与石玉送征衣到西部边关,在杨宗保元帅指挥下,屡立战功,又多次被庞、孙等陷害,幸得包公主持正义,才免于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二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一百八十二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