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二章

作品:我竟然是白骨精|作者:我乃女王大人|分类:其他|更新:2020-03-23 09:02:00|字数:8160字

但是沙僧,他只是默默地领受,这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

他会安慰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孙悟空来得神通广大,也不似唐僧是注定成佛,对取经的贡献也不比猪八戒来得突出。

沙僧的这种表现与他的身世背景是分不开的。

他原是凡人,后遇见真人,受到帮助,历尽千辛万苦修满“三千功德”,才“见天颜”,“受封卷帘大将”。

这得来不易的荣誉他当然十分珍惜,却没料到会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

比起猪八戒的调戏嫦娥,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沙僧只是犯了点小错,但他所受的苦难却是最多的。

对此,他认为是理所当然,并且毫无怨言,默默承受。

这是由于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原为凡人,即使成仙做了卷帘大将也不过就是个玉皇大帝的奴仆。

第三,沙僧是一个精明世故、明哲保身的人。

沙僧个性中稳重踏实、细心周全等性格是受人肯定的一面,同时他又是精明世故的。

首先,沙僧是精明世故的。

在西游记第四十回,孙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沙僧笑到:“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结果果真如沙僧所言,红孩儿压根儿不买孙悟空的账。

沙僧对取经集团内部矛盾曾起到调解作用,促进了取经集团的团结,但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却又常常缄口不言,明哲保身。

唐僧数次念《紧箍咒》,沙僧除了在号山“苦劝”过一次外,其余都是“唯师是尊”。

特别是唐僧两次驱赶悟空,沙僧竟然连一句公正话都没有。

悟空就对此十分不满,责备他说:“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

五圣成真,八戒被授为净坛使者,还当面表示不满,可是,沙僧仅仅被授予金身罗汉,却默默接受,没有丝毫争辩的意思。

尽管沙僧这个形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仍然认为它基本上是成功的。

因为人们谈起沙僧,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他忠厚、善良、老实的品格和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

他的性格特征一下子就被读者抓住了,这就说明沙僧这个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至于沙僧在《西游记》中的地位的话,怎么说呢,从《西游记》的结构设计上来看,《西游记》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普通的神话人物,作者也不是简单的通过人物的性格或者活动来展演或推动故事情节。

而是每设计一个人物就赋予每一个人物一种直接的目的。

作为主要人物之一的沙僧,在《西游记》中也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沙僧是取经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西游记》中常出现“心猿’、“意马”、“元神”等似佛似道的宗教学术语言,从这些用语及文章的内容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将宗教方面“五位一体”的结构引入文中。

孙悟空寓为“心猿”,白龙马寓为“意马”,唐僧寓为“元神”,猪八戒寓为“清”,而沙僧则寓为“性”。

这“心猿”“意马”“元神”“性”“情”其实是一个人身上的五个重要方面,把它们分开,可以外化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各人有各人的表现形式,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成为一个人的各个部分,构成一个人的整体。

作者这种五位一体的设计,主要来自于佛家修炼的五个法门,即心神意情性,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一心向佛,只有元神赋予的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还不行,还必须磨炼自身的心、意、情和性,使它们和一心向佛的元神保持一致,修佛才能成功。

这同时也寓意着他们五个人是一个整体,沙僧是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五位一体的人物设计模式在小说艺术塑造上是非常新颖而且富有创造性的。

第二,沙僧在取经队伍中起着后勤保障的作用。

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内外矛盾不断交织的过程。

在对外方面,主要是指取经集团与外界的妖、神以及自然灾害之间的抗争。

在这方面,沙僧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唐僧,看护行李马匹的作用。

孙悟空是降妖伏怪的主将,猪八戒,是开路先锋以及孙悟空的帮手。

而取经集团的核心人物唐僧,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夫俗子,经常自身难保,更别提看守行李马匹了。

但是他又是极为重要的人物,没有了唐僧,就无所谓取经了,这时就需要一个人来保护唐僧,看守行李马匹。沙僧就是这样一个甘当后勤人员的人物形象。

他做事细心而稳重,不似猪八戒的粗枝大叶,也不似孙悟空的暴躁任性,他一心向佛对取经抱着一颗坚定虔诚的心,不似猪八戒常嚷着散伙,也不似孙悟空叛逆妄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竟然是白骨精》,方便以后阅读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两百一十二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两百一十二章并对我竟然是白骨精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