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倭寇又来了

作品:晚明之我是崇祯|作者:今年|分类:历史|更新:2018-10-27 09:15:16|字数:6348字

李守荣统领大军在承天府集结休整了三天,明军五万大军经过新城县外一战之后,余下还有四万五千人完好无损,此时全部集结在承天府。

刘宗敏带着一百骑逃到了襄阳府,此时襄阳府守军不到一万人,并且人人自危,恐慌的情绪在城中蔓延,刘宗敏也非常失落,他现在已经穷途末路了。

没有退路的刘宗敏又没有底气和明军决一死战,他非常清楚只要明军杀到襄阳,襄阳城必然会被攻破,那个时候他的末日就要来了。

但是刘宗敏自然不会白白送命了,这位乱世枭雄善于逃命,更爱惜自己的性命,就是全城的人都死了,他也绝对不会去死。

这三日,刘宗敏一直都在研究逃往那里,他清楚自己又要过流寇的生活了,如果在荆襄一带流窜,会非常危险,明军战斗力已经和之前是天壤之别了,他手中没有兵马,很快就会被明军围杀。

刘宗敏非常清楚流窜的地方必须要是战乱之地,那里的百姓吃不上饭,还饱受乱兵之苦,这才可以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就在襄阳城充满恐慌的时候,南面的承天府已经恢复了安定,明军扑灭了城中的大火,加上苍天也可怜承天府的百姓,当晚下了一场大雨,于是承天府没有被彻底焚毁。

现在承天府已经恢复了秩序,加上明军的入驻,治安非常好,甚至已经有江南的商贾带着商品来到承天府。

李守荣一边收拢军队,一边补充粮饷,让部队休整了三天。

“五位都是青年才俊,真是令人羡慕啊。”

李守荣坐在首位上面,朝着下面的王璟芝、元书平等五人说道。

王璟芝他们已经来到承天府三天了,一直都在李守荣的临时将军府里面居住,李守荣得知五人的身份之后,在出兵之前宴请了王璟芝他们。

“将军才是大明的栋梁之才,首战荆州,再战承天府,消灭了叛军二十万,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璟芝他们立刻朝着李守荣说道。

经过这几日在战场的所见所感,王璟芝他们对于李守荣这些武将已经敬服不已了。

“哈哈,诸位过奖了,这些都是陛下英明神武所赐,我等皆是为陛下效命,尽臣子本分之事罢了。”

李守荣随后说道。

李守荣宴请王璟芝他们,也是为了拉拢这些青年才子,这些人将来都要留在朱由检身边,将来必然会在朝堂上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连接内阁和皇帝的司礼监被朱由检清除了,太监们没有了干政的机会,但是这个位置不能没有,于是朱由检身边多了一个秘书处。

这个秘书处的权利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司礼监,甚至权利更大,他们连接着皇帝和内阁、枢密院、参谋部、刑部、御史台等重要部门。

现在以卢象观为首的一众秘书处的官员,已经在南京城备受关注了,如今这五人如果不出意外,都会在秘书处任职一段时间。

李守荣也在寻求武将们的出路,大明的武将现在地位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他们常年在外打仗,对于朝堂的事情不了解,将来有什么变动,都无法掌控。

现在是天下大乱,武将的地位非常重要,按照李守荣的估算,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大明按照现在的趋势完全可以恢复天下,如果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武将该怎么办?

不仅李守荣,就是黄得功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拉拢王璟芝这些重要的青年才子,如果有机会,李守荣自然不会错过。

宴请了王璟芝之后,李守荣就准备出兵了,同时朱由检的仪仗也从荆州府启程,朝着承天府赶来。

“这是今日的军令文书,立刻令枢密院发出。”

朱由检坐在马车上面,透过车窗朝着身边的卢象观说道。

朱由检平日都是骑马的,但是现在政务繁忙,于是就在马车里面摆上了案几,一边赶路,一边处理政务。

刘静玉乖巧地坐在朱由检身边,将一份份奏折念给朱由检听,朱由检则是在案几上面不听书写,下达军政命令。

朱由检在思索了未来西南战场的情况之后,决定调派在徐州驻守的黄得功南下,进入荆州。

黄得功在平定桂王作乱之后,领着徐州兵回到了徐州,但是现在北方局面有了变化,首先就是吴三桂割据中原,和满清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多尔衮手中兵马损失严重,两三年内不会有大的战事,所以北方压力小了很多,朱由检给北方众将领的命令就是练兵屯田,暂时稳定北方局面,恢复生产,囤积粮饷,准备北伐。

此时朱由检决定调黄得功和精锐的徐州兵南下,依托徐州兵一部,在荆州组建新军,安抚地方,加上沿江西进的刘良佐部的水师,令黄得功在荆州准备西进四川和贵州的作战。

至于李守荣,在攻破襄阳之后,还是回师南京,驻守南京要地,也为北伐做准备。

朱由检决定在荆襄平定之后,明军就要准备对四川的进攻,同时平定西南的安坤作乱,之后就要将精力全部放在北伐上面,一举收复北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明之我是崇祯》,方便以后阅读晚明之我是崇祯第144章 倭寇又来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明之我是崇祯第144章 倭寇又来了并对晚明之我是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