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军令军政

作品:风雨大宋|作者:安化军|分类:历史|更新:2019-12-18 22:29:23|字数:6062字

这是第一次杜中宵真正阐述自己对军事的理解,几位大臣仔细思索,都没有说话。

赵祯道:“既然分为七项,分属枢密和三衙,不知怎么划分?”

杜中宵道:“军令归于枢密院和在外帅臣,军政归于三衙。与此相对应,与军令相关的事务,比如后勤、情报、赏功,归于枢密院。与军政相当的事务,如动员、军法,属于三衙。”

枢密院下面分房分案,虽然不像杜中宵这样明确的事务分几个系统,大的方向都是有的。只是各房各案用的是吏人,而不是官员。三衙则不同,除了版籍和发俸禄,其余事情全废。按照这个方向改革,枢密顾然大变,三衙则变化更加大。

欧阳修道:“我等不知军旅情事。太尉所言军令、军政,甚至后勤、情报、军法,大约能想象。只是不知道动员和赏功两项,到底是指什么事情?”

杜中宵道:“回内翰,动员就是兵力的招集,还有战时民间资源转向配合战争。现在禁军招人,是由使者持兵样,到各地选汰厢军。或者民间有愿意为兵的人,直接招入禁军。以后不是如此,而是由三衙依军中所缺的员额,分配地方,派招兵使前去招兵。招兵有具体要求,不再只是简单兵样。招了兵来,先训练三个月,再分入各军。到了战时,军中需要的物资,若是来自于民间的,一样由他们去谈。至于所谓赏功,是不再似以前,只按战时的首级军功发赏,而是要议军功。军功如何优待,如何吸引将士,就是主管者的事务了。这两样,动员是要让民间力量转化为战力,赏功则让立功者在民间受到优待。”

众人点了点头,似懂非懂。听杜中宵说了,好似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到底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却说不清楚。这一点很正常,这两项以前的朝代都曾有过,只是没有这么详细而已。

说到底,杜中宵提出这两项,就是让战争不再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初步有了总体战的概念。平时补充兵员,其实还好说,动员其实主要是针对战争的时候。不只是紧急补充兵员,还有民间力量转为战争力量,从经济到商业,为战争服务。

宋朝国力天下首屈一指,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军事力量,是一大憾事。历史上屡次战败,民间的战争实力没有发挥出来,便就因为战败,虚耗一空。动员体系,就是要把民间力量利用起来。

赏功的用意,重点不在于战时军功直接发钱消耗太多钱财,而是要用赏功,让战时取得的军功深入到民间。从而提高军队的地位,将士的地位。

这两项,是军队向地方的渗透,都是以前所不注意,但却对军事实力影响深远的。

听杜中宵讲完,几位大臣纷纷点头。虽然不知道杜中宵到底讲的是什么,却觉得好厉害。

杜中宵道:“其中最要紧的,是枢密院管军令,三衙管军政,两者的分工。不能徒具形式,而是要真正分下去,把军队管起来。如此做,枢密院和三衙都要大改,补入大量将领官员,不再似从前了。”

赵祯对张方平道:“补入将领官员,必然要多花钱,朝廷可否支撑?”

张方平道:“依现在看来,若是补入的不多,还是能支撑的。”

赵祯道:“照着河曲路军改,不只是枢密院和三衙要补入许多官员,军队中的将领也要增加。如此一来,每年多发的钱粮不在少数,中书要早做估计。”

杜中宵道:“以后可以由枢密院和三衙分别向中书提出每年花费,中书拨来就是。若有不足,或者临时事务,别寻拨款,少许多事端。”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风雨大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风雨大宋》,方便以后阅读风雨大宋第123章 军令军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风雨大宋第123章 军令军政并对风雨大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