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西行考察记(3)

作品: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分类:历史|更新:2019-07-13 12:32:23|字数:6124字

此外管理和行政措施的保守,错失了利用其表面的繁荣,使之回哺农业,深化种植业向高效养殖业发展,相反表面繁荣带来的收益,都进了权贵阶层的口袋,逐步丧失了继续拓展的积极性,而民众从中没有得到多少的实惠。

入城时已是下午,根据官方安排,百里燕应下榻此前辟出的咸国公使馆。百里燕只将随扈与财货运往公使馆,看押起来,自行带着家眷去见姐姐百里燕。

津邺是天子都城,因此有个很奇特之处,各国都城与城池均以坐北朝南布局,唯有梁国都城是坐南朝北,因此权贵居所与天子宫均在城南,这大致与中国皇帝坐北朝南是一个考量。

中原地处南半球,冬季太阳在北,夏季太阳越过赤道线往南运动,北半球坐北朝南,到了南半球相应的该是坐南朝北,以正帝王之气。

而南半球坐北朝南,便有个很大的麻烦,冬天背着太阳,夏天迎着太阳,所以冬天冷的要命,夏天热的要死,为此民间能工巧匠发明出双层瓦。

利用两层瓦片间的孔隙产生空气对流的现象,在屋顶上铺上一层双层瓦,当瓦片下层气温低,而世外温度高时,既开始对流,产生送风效果。

得知百里燕的到来,姐姐百里娟极是高兴,备下了小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弟弟。

李埭与百里娟婚后夫妻是恩爱,李埭终身未再迎娶妾侍,二人共生一子一女两个孩子,长子李懿,次女李璇,二人婚后和美,在梁国传为佳话。

“景尚公”封爵出自号朝末代相国李括之后,距今也有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梁朝灭号,号朝相国李括力排众议,以半壁江上投降梁朝,后被梁朝开国天子封于景尚城,赐公爵位,是目前已知传承最久的爵位。

历代景尚公极少参与政治,但不乏人才,子弟也有从军的。其在梁国地位稳固,与姬氏关系密切,虽不参政,却也是接近核心统治阶层的权贵,在梁国也是能说的上话的贵族。

百里燕在咸国轰轰烈烈推动改革,李埭因百里娟的姐弟关系,景尚公的地位已远胜往昔,说话的份量自然也不一样。

不过李埭为人较为老实,到了李懿这代更为差劲,手握得天独厚的行政、经济资源,这些年却没经营期像样的利益集团,依然是自顾自的经营既有的生意,丝毫不知争取生存空间,如此安于现状,倒是让天子姬氏很是安心。

翌日,百里燕携咸王国书,随刘伯勋觐见新任天子姬焘,并吊唁了天子衣冠冢,献上咸国的“金印拓”。

“金印拓”是诸侯玉玺的拓片,用金子雕刻的一块方形金板,但凡天子驾崩,诸侯国必献金印拓以示臣服。

与中国古代还不太一样,古代中国历朝历代以收缴玉玺为推翻前朝的最终标志节点,当下以获取前朝玉玺金印拓象征一个王朝的终结。

“衣冠冢”则是天子身前着装置于半身样模的仪仗,而天子棺椁早于四十日前下葬,诸侯使节未及吊唁者,可向衣冠冢行拜谒礼,以表达哀思。

不过大都是形式上走的过场,真正的重头戏是天子死后新君登基。姬焘名义上已正式接过治政大权,然尚未举行登基大典。

一是天子丧期为期三月,丧期过后方能择吉日登基。于是新君登基,万国来朝,免不了要恭贺新君登基,然后是一大笔“供金”的支出。

当然,也可以不出,但后果很显然不会太好,既不给先帝脸面,又给新帝难堪,自古以来还没几个诸侯敢于这么干,哪怕是明天要造反,今天还得装孙子。为此,咸王准备了一笔供金与珍宝,说多也不多,说少也够镇场子。

喜欢帝国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帝国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行》,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行第943章 西行考察记(3)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行第943章 西行考察记(3)并对帝国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