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技术分析(1)

作品:帝国行|作者:督金卫|分类:历史|更新:2019-09-15 22:26:57|字数:6142字

首先,这两型火炮都使用黄铜金属弹筒,增加发射药容量,同时也在增加弹筒的周长和重量,射程增加的结果是发射速率的降低,即便使用药包发射,只装填金属弹头,药包重量的增加,炮手的劳动量依然会增加,效率上并不划算。

其二是火炮钢材性能的本身已经到了极限,不能放弃设计安全冗余而推增射程。

咸军升级改型火炮虽说使用铂系铜镍铁基合金,套管自紧技术,但改造的旧炮管本身没有经过锻造与热处理,并没有发挥出炮钢应有的优异性能,内部的嵌入膛线管也不足以大幅提曾性能,因此材料虽好,但性能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挖掘开发。

其三,双基火药的威力大幅增加,但黄铜弹筒的使用占用了火药增量的空间,因此在双基发射药的总量减少情况下,射程不变,实际上射程是提高了,但因为弹筒挤占了火药的空间,于是性能的增加并不明显。

其四,咸军火炮重量轻便,而性能相近的腋目火炮普遍比咸军火炮重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三十,装药量是咸军的三倍,既是黑火药落后,也是其炮钢材料的制约。

最后,火炮消耗的双基火药硝化棉和钝化硝化甘油,前者需要大量棉花,后者需要大量化工原料,硝化甘油生产严重跟不上硝化棉,如果弹药量过大,消耗过甚,最后就只用硝化棉发射,在火炮已经升级,药量体积减少情况下,射程必然减少。

因此射程和口径都是权衡工业体系和后勤做出的最佳匹配,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

部署在桑北郡的周空两个重炮大队,一个加农炮大队,与叶信的一个重炮加农炮混编大队,一共才两百十六门炮,弹药并不能管够,要对海上动则几十艘,上千门火炮的的舰船构成火力压制,难度太大。

而且这是打移动靶,不是固定靶,必须把大炮推倒十里地内直瞄,如此需要大量步兵掩护,同时全部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

纵然能干掉他几艘十几艘,咸军也会损失几十门火炮,同时狗急跳墙之下,步兵交锋,咸军人数和武器并不占优势,放其逃走也是无奈之举。

十一月十二,经过连续十日的登船搜索和检查,百里燕登上抢滩在港口的腋目铁甲罐头船,对其技术性能、船体结构、武器装备以及一切有用信息开始深入调查。

从而基于以上信息,逆向反推其工业制造能力,为接下来的长期抗战制定后续的战略方针。

不出此前所料,罐头铁甲舰确实使用了双壳体设计,内外两层装甲,中间是各型大小的淬火实心弹丸,总的装甲防御厚度相当于四百七十毫的普通均质钢,但实际厚度只有三百二十七毫,内外壳装甲板,仅有七十毫,两层壳体中间一百八十七毫空间内,装的都是淬火碳钢实心丸,防御效果奇特。

此前舰上榴弹炮的频频射击,让百里燕意识到腋目人采用了某种抵消后坐力的复进机构,否则不可能再舰船上使用固定式火炮。

果不其然,腋目人采用了弹簧复进机构,让火炮自动复位,火炮不出所料使用了楔型炮栓门,弹筒与铜圈闭气,火炮膛线也清晰可见,此前的一系列技术猜想现在无一都得到了验证。

弹簧复进与液压复进,前者技术简单,维护简单,但回复效果略差,且弹簧长期使用后老化疲劳需更换,同时也会在激烈使用下断裂发生故障,甚至恶劣环境下弹簧就能断裂。

而液压复进机构对液压缸材料要求较高,需要配套液压油和油缸及活塞抛光电镀,所需配套产业和技术标准很高,因此弹簧复进更容易在技术上实现。

但并非腋目人无法实现液压复进结构,百里燕惊人的发现他们聪明绝顶令人震惊。

喜欢帝国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帝国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帝国行》,方便以后阅读帝国行第1139章 技术分析(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行第1139章 技术分析(1)并对帝国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