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选纳贤,并州书院

作品: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作者:深幻|分类:历史|更新:2016-08-03 04:35:50|字数:5200字

马钧却是个急性子,吕布才来通知他,他便立刻就想要走马上任,而他要去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去实地考察一番。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河套地区也太大了,而且地貌情况等马钧都不熟悉,实际上便是久居在这里的人也很难保证说得清楚,只有他这个“总工程师”亲自去探明情况才能做到往后规划的时候心底有数。

还是吕布拦住了他,说着天色已经全黑了,现在去时间未免太晚了,才算把他劝住,这马钧竟然是被吕布这么一提醒似乎才现天色的问题,让吕布一阵好笑,同时也觉得自己将这马钧带来实在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毕竟这才像是一个肯做、会做实事的人。

不过虽说现在还不能够去,但先做好一些准备却是没问题的,吕布便派上自己身边其中两名亲兵带着这马钧先去往陈宫处,让他安排一下明日马钧将要去的地方。

毕竟相比之下这五原地方现在还是陈宫最熟,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才是最好。

而吕布接下去却是想到了要从南方将那些汉人百姓迁移过来,这也需要一个信得过而且有能力处理好的人去做,可纵观吕布现在手下的人,武将先排除了,文臣中要不就是自己也有事情在身,脱不开身,要不就是不堪重用,其实说来说去,这还是他现在手上可用之人太少的缘故。

想到用人,吕布又是一阵头疼。能想到的办法并不多,陈宫已经照他所说颁了纳贤令。在四郡——实际上只有三郡,毕竟西河郡基本没什么人自然也别想找出人才来,范围之内公开海选纳贤,也不知道现在结果如何。

其实吕布更想要实行科举,通过科举选才的方式,来招纳贤良,可他知道那在这个时代有多么不现实。

别说现在纸还未完全普及开来,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力度都还不够。就说并州这块地方就根本不是那块料,到时候选不出什么人,那可就沦为笑柄了,对于将来科举的推行也不利。

想要实现科举,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而厚实的书籍、文化能够普及开来,不求让所有人都认识字。但至少也要将世家从文化垄断的神坛上拉下马来。

而光光是传播书籍还不够,还要展教育,开办书院、私塾等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也是科举制度顺利实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书院、学堂和私塾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能够将一个普通的孩童、少年乃至青年真正引入学习大门的地方,尤其从小培养起。很容易培养他们的忠心,这样既有能力又能够保证忠心的人才相信是个主公都会喜欢,不过这却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和足够的耐心,肯花费那样的精力和钱财下去,否则没有付出哪里还能妄想回报?

本来在雒阳之时吕布便已经在朝廷上提出开办书院之议。小皇帝和董卓也都已经同意,甚至以吕布和王允为开始筹措。当然同时还有改铸新币之事,这也是开办书院的物质前提,只是这两个主事人一个离开了雒阳另一个已经死了,这两件大事据传来的消息此时都被暂时搁置了。

书院之事还有待商榷不过改铸货币吕布和贾诩、陈宫都以为董卓必然还会继续下去,不过暂时这都与他们无关了。

而此时在这并州,吕布也想要将开办书院之事提上议程,一方面自己可以先下令海选看能不能够鸡蛋里挑骨头从这并州土地上搜罗出那么几个人才出来,另一方面若是不行自己还能自行培养人才,只不过这需要时间还需要大把的精力。

之前的雒阳书院若非是董卓的强势、小皇帝的认同还有王允等世家的参与,还未必能够得到通过,但在这并州,尤其是在这四郡现在几乎就是吕布的一言堂,他手下的贾诩、陈宫、张辽、高顺和典韦这些人更没有出身于世家之人,二荀现在还没有什么言权影响不了他的决策,因而他要提出来根本不存在什么阻力的问题,要有麻烦也是其他方面,比如说纸和书的普及,教授的老师的问题,还有教什么的问题。

而对于吕布来说纸他早就命人在研制,他今天写着人事名单的那张在众人看来很不错的纸便是研究成果,可惜成本也是个问题,这也是吕布迟迟没有要大规模制造的原因。

头疼的事情不少,吕布回到府中还在想着这事儿,不过天色已晚,今夜则是严氏侍寝,见到吕布头疼自然又是一番挑逗,可惜吕布却真是提不起什么性趣来了,只是口中说着一些怜惜的话,就这么搂着她睡了一晚,如此竟然让严氏感动不已。

第二日一大清早,吕布还在院中练气——这却也是从王越那儿得来,类似于道家的引导术,武者所练无外乎精气神,“练身精神抖擞,练气一丈青天”,这也是王越告诉他的话,而练气对于自己“势”的凝练和增强也有着不小的效果,如今吕布已经初尝成果,自然是不会再放下,而就在这时贾诩却派人来报,说是有事禀明,吕布只一想便知道不外乎就是纳贤令的事情有结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方便以后阅读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第八章 海选纳贤,并州书院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第八章 海选纳贤,并州书院并对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