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〇章 比邻

作品:永不下车|作者:阳电|分类:科幻|更新:2020-02-12 16:10:19|字数:4038字

概率为零,一点也不意外,人类中的有心人早就知道,

只是不愿意接受。

一切,从头说起,千万年前的仰望星空,让人类意识到,大地之上的天空何其高远,何其广袤,“走出去”的朴素念头,便就此萌芽。

探索,新奇,追寻遥远的未知,这是人类早已有之的本质特征之一。

如果没有这种特质,发源于南方大陆的原始人类,就不会迈出脚步、离开家园,一步步扩张到全世界,

更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

但是,与脚踏实地的盖亚表面相比,天空,乃至更远的地方,

却如此遥不可及。

从第一个尝试飞行、离开盖亚表面的人算起,时至今日,人类的航天征途,已走过了至少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万吨级火箭遨游太空,是巨大的成就,可要以此迈出“家门口”的太阳系边界,却远远不够。

当然,眼前的只是眼前,人类文明必将取得极大的成就、比旧时代的水平高出许多倍,方然对此有起码的信心。

但又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能跨越太阳系与比邻星之间,

那四点二光年、四十万亿公里的虚空呢。

宇宙,浩渺太空,与民众的朴素想象不一样,事实上是极度空旷、比抽气机形成的真空还要空乏的“空无一物”。

没有任何物质,更遑论能源,在这样的空无一物之中航行,与车辆在大地、轮船在海洋,甚至飞机在天空中的旅行,截然不同,哪怕再空旷的天空,至少也有空气中的氧作为助燃剂,大气可以提供升力,至不济,还有盖亚引力兜底,

让航天器最终一定能返回大地。

但是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就连引力,这么一种待在盖亚表面的默认条件,都近乎为零,远航的航天器不仅没有任何补给,一旦动力、导航等系统失效,

极大概率就会(近乎)永远的漂浮在无尽深空中,

成为一具永恒的冰棺。

就算暂时不考虑这一切风险,单纯航行,以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强大火箭,飞抵比邻星也大抵需要十万年。

100,000盖亚年,这绝不是一个能直观想象的时间跨度。

至少对人类而言,几乎无法想象,毕竟人类文明迄今为止也不过只有几千年,十万年前的原始人,还处于一切工具靠磨石头的新石器时代,从今天算起,十万年后的人类文明会怎样,根本就无法想象。

即便今天的人,借助“意识迁移”,已经获得了近乎无限长的生命,从而可以规避远航中的“代际更替”,也还是办不到。

根本原因,在于任何人造系统,自持力都无法达到十万年那样长。

一个人类设计、建造并运行的系统,或者,将“强人工智能”的作品也包括在内,都会在设计之初确定预期寿命,并以此为准绳,进行后续的一系列设计权衡,兼顾系统成本、规模与预期寿命。

简单说来,一个很浅显的对应关系,设计寿命越长、则系统越繁杂,两者近似成指数级对应关系。

预期寿命的提升,会带来系统复杂度、难度的指数级提升。

那么一艘预期寿命长达十万年,或许二十万年的航天器,以今日的科技水平,是否有可能制造出来呢,方然很快搜索到了答案。

这种问题,普通民众的猜测,没有参考价值,净土航天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倒是在公众平台回答过,在“人类何时能抵达比邻星”的问答集里,就有所提及,答案倒令人稍感欣慰的不是“没可能”。

一言以蔽之,要远航到四十万亿公里之外,传统航天器是不行的,而需要投送一套“自给自足”的体系,在漫长航行中,能完全自主的自主检测、修复与更替。

这样的自持系统,在净土,的确是有的,即人类藉强人工智能掌握的“全产机”体系。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方然摇了摇头。

不一样,“全产机”体系与设想中的自持系统,差别在哪里,前者毕竟位于太阳系内,可以随时得到太阳系内全部物质与能源的供给,后者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设想中的远航飞船,若要自给自足,除精简版的“全产机”体系外,还需要携带足够消耗十万年的物质与能量,尤其是后者,毕竟物质原则上并没有“废弃”一说,只要有技术手段和能量供应,都可以变废为宝。

但,什么样的能量,可以一直输出长达十万年,

这目前还完全的不可能。

唯一满足这种要求的能源,大概,只有高悬天际的太阳。

那么核聚变可以吗,念及至此,方然确乎想起了“距离实用永远五十年”的可控核聚变,难怪会有那么多人一直在惦记。

旧时代的科幻作品中,可控核聚变装置,一直被视为人类未来能源的希望,包括远航飞行器这样的装置上,也时常出现,然而考虑到这种设施的复杂度、规模与最重要的燃料供给,结论也同样不容乐观。

太阳,或者说,所有的恒星,在持续输出方面,是人类建造的装置所远远不及的。

一方面是恒星的结构,极端简洁,纯粹是引力聚集起来的气体云,即便由于核聚变的复杂效应,恒星内的动态结构也很复杂,但这种复杂,并不需要“设计”,正仿佛入水的墨滴,无须任何人为干预,就会呈现极其复杂多变的图样。

另一方面,恒星这样的聚变能源,又自带燃料,虽然其燃烧方式近乎于挥霍,凭借极大的质量,太阳这般大小的恒星,也可以稳定输出长达几十亿年之久。

当然,恒星质量越大,稳定输出的时间反而越短,这是一个不相干的细节。

而人类呢,即便未来有一天,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奥秘,也没可能将这一系统的简洁度与燃料储备,做到恒星那样的程度。

进而,要在漫长的十万年航行中,一直稳定工作,

也完全是办不到的。

喜欢永不下车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永不下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永不下车》,方便以后阅读永不下车第八七〇章 比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永不下车第八七〇章 比邻并对永不下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