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朱元璋的不幸

作品:笑读朱元璋|作者:枫叶寒霜|分类:历史|更新:2020-10-08 19:07:04|字数:8420字

顺着老板意思干的人,不可能出清官(和珅就是例子)。

至于说拉拢人心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政治环境,做为绝对老大的朱元璋并没有深刻思考过。

在他的思维概念里,但凡不听话的糊弄自己的做样子给自己看的或者让自己不满意的任何人,他都选择一种方式来处理。

杀!

杀掉他们。

杀完一批,再找另外一批。

随后觉得不满意了,再杀。

以此类推。

循环往复。

这就是朱元璋的官吏宗旨。

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某些公司的人员管理方式。

在整个公司里面,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老板说向左,所有人必须向左。

即便是左边是悬崖或者是南墙,所有人也必须给我一股脑的往下跳。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可能所有事情老板选的都是对的,如果某件事本来就是错的,还带着所有员工一块撞南墙,那就不是服从,而是傻了。

所以我说,在朱元璋时期,他的管理方法有很大问题。

只是在朱元璋的强权下,没有人敢站出来指出其中的问题。

但是只要朱元璋一死,那这个问题必然会瞬间凸显出来。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的皇孙朱允炆有没有和朱元璋同样压阵的能力。

很显然,要什么没什么的朱允炆没有。

他不仅没有压阵的能力,而且他不会统兵。

在军事上,一直被当成乖宝宝估计和他的兄弟们都没打过几次架的朱允炆,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而且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做为皇孙的朱允炆是一个比他老爹更加仁柔的人。

一个仁柔的人来管理整个国家,很难有好的表现。

我一直认为,做为一个君主,仁柔只能是表象,内心必须刚硬,甚至冷血无情。

有杀伐天下的勇气,不死不休的霸气。

但是杀气又不能时刻表现在外表,需要适当的收敛。

可以用一个现在的经典名词概括。

笑面虎。

君主们一般的表现都是和和气气,双方之间什么都可以商量着来,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真正要牵涉到利益,君主们必须做到刚毅果断,甚至不惜展现出冷酷的一面。

有这种表现的人,才有做为君主的资本。

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做的做好。

但是事实是,史书中记载的朱允炆不存在这种才能。

他和李世民比起来差的太远了,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他是一个仁柔的人。

一个纯粹仁柔的人。

一个比他老爹还要仁柔,却没有他老爹那种威望的人。

这种人,从本质上来讲,就根本不适合当太子。

他只适合当一个乖宝宝。

一个生长在朱元璋羽翼之下,永远被人呵护被人关爱的乖宝宝。

这种人,绝不适合当君主。

尤其是当一个国家政治尚未绝对稳定的政治霸主。

更不适合。

所以我说,朱元璋走的这步棋,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事情尚未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朱允炆最后的结局。

我个人觉得,其实诸位皇子意外去世的时候,当时还牢牢掌控国家政权的朱元璋就应该下达一个命令。

要么消除诸位皇子的兵权(削藩)!

要么废立朱允炆的太子之位,选其他人继承。

但是事实却是,朱元璋都没有这么做。

反而做了更加糊涂的事。

在蓝玉案爆发,所有功臣宿将基本被铲除至尽以后,已经无将可用的朱元璋任命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燕王朱棣为征讨大将军。

率部北伐。

征讨当时在北方再次组建起来的北元兵马。

乃儿不花。

这也就是明初着名的第七次北伐。

这场战役朱棣可以说是真正的主角,开始了他马上的征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因为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多次骚扰明边境,已经早已经打烦打厌的朱元璋下达命令。

任命晋王朱棡(这时候他还没死)、燕王朱棣为征讨大将军,分兵两路北征元朝残部。

朱棡由西路出发,出山西直通蒙古。

朱棣由东路出发,出北京,经长城古北口,进入蒙古。

这是朱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率兵打仗。

对于朱棣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骨子里躁动不安的基因促使他想要建立一番不俗的做为,以前在所有功臣将士都健在的时候没有机会,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前辈们在沙场中一展威武雄姿,而自己只能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而没有任何展现的机会。

在他的思想概念里,他以为这一生就会这样过去。

他绝不可能在军事上有任何做为。

有他老爹在,他这么多优秀的将领在,自己永远也没有一展雄姿的机会。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无数次梦境中挥军征战的场面竟然会有一天梦想成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笑读朱元璋》,方便以后阅读笑读朱元璋第147章 朱元璋的不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读朱元璋第147章 朱元璋的不幸并对笑读朱元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