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

作品:西游之妖行纪|作者:含光大圣|分类:仙侠|更新:2020-04-07 23:58:19|字数:8140字

太攀先前工于心计的谋算,与此时袁盎的这举动相比,简直是粗陋的不成模样,那是小儿的信手涂鸦与国手的精心而成的传世名画之间的差距。

对于太攀内心的想法,袁盎自然是不知晓的,当然,此时的袁盎,也顾不得太攀内心的想法了——他一切的言语,看似是在和太攀沟通,但实际上,只是在说服自己而已。

一口气放弃掉这黄河沿岸至长安城这一路所有的郡县,这样的决策,又岂是轻易能够做得下来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决策一下,不但是他袁盎的性命不保,更是要被着笔于那煌煌史册之间,受无数人的唾骂,坦然接受这样的羞辱,对于一个文人而言,要下多大的决心,可想而知。

……

“来人,传我令,大军收拢各郡县城寰的守军,一路不停,直往长安!”马背上,袁盎的命令,飞快的传了下去,周遭的一众将领们,听着袁盎的命令,一个个的,都是瞠目结舌,愣在一边,谁也没有想要将这命令,传下去的意思。

“太尉,三思啊!”这个时候,这些将领们,甚至是连袁盎是军中主帅这事,都已经抛之于脑后——毕竟,对于这些将领们而言,此事,实在是有些天方夜谭。

黄河天堑的丢

失,还能推倒天时之上,毕竟,黄河冰封,没有了天堑,他们区区五万大军,不敌那五十万的叛军,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不战而走——那周渤,不是还带了一万人,在黄河之畔死战么。

但这放弃各处郡县,和黄河天堑的尸首,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各处的郡府,每一处,都是城关高耸,城内的粮食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他们这四万的大军,随便去了哪一处的郡府,都能够依托郡中之兵,以及高墙之固,以防备七王的大军。

毕竟,自古以来,攻城,尤其是攻取各处高城,都是至关困难的事,若是运气不好的话,一座高城,拦下大军数年,都不是不可能——春秋战国之际,燕国乐毅率天下之兵伐齐,而最后,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之一的即墨,便是以孤城孤军,守了整整五年。

那个时候,攻取即墨的大军,可不止这区区五十万,而即墨城中的守军,亦不足四万——但即便是如此,那即墨城,都能拖住整整五年的时间,一直拖到燕昭王逝世,他们这些将领,又如何不能借助高墙之利,拖住这七国叛军?

此其一也。

其二,便是作为将领,军权乃是根本,若是如同袁盎所说的那般,一路将各处郡县城寰,拱手相让的话,诚然作为主帅的袁盎,必然身死,但他们这些将领们,也必然会受到冷落,或许此后一生,都再也不会有带病的机会,这又叫这些将领们,如何能忍?

“无知武夫,愚蠢!”袁盎马蹄不停,怒骂了一声。

“尔等所思所想,无非便是据城而守。”

“但尔等据城,叛军便不会清扫四方吗?”

“到那时候,四方皆平,区区一座孤城,城中军士的妻儿老小,又尽在城外,尔等拿什么守住那城池?”

“更有甚至,大军攻城,破城之后为发泄心中郁气,而行屠城之举,自古以来,皆不在少数!”

“尔等岂敢为一己之名,置我大汉百姓于不顾?”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叛军攻势。”

“这一点你们放心。”

“各处郡县城寰,没有守军,固然难以抵抗大军,但这郡县城寰在如何的不抵抗,叛军一路过往,收拢人心,整理文书等等,总是需要时间。”

“而于各处郡县当中,留下守军以免不测,更是难免。”

马蹄声中,袁盎的声音,显得很是急促。

“这样一来,我等一路聚众,而叛军则是一路分散。”

“到了长安城下,尔等想战,自然有你们的机会。”

“至于说这弃城失土的罪名,尔等放心。”

“我大汉朝,还没有利用部署脱罪的太尉。”

“当然,这罪名,除了我这个太尉之外,你们这些人,也没有资格来背!”

“军法如山,尔等听令便是。”

“收拢诸郡县守军之后,尔等也不必等我,径直往长安城便是。”

马背上,袁盎的身形低伏下来,夹紧了马腹,一手接过旁边递过来的绢帛,一手提笔于其上飞快的写着军令,然后印上虎符,在散给众将……

而在袁盎的四周,听了袁盎的这般言语,那些将领们,也不得不领了军令,带了亲兵,往不同的方向,各自而去。

……

“太尉难道不担心,他们引军之后,投了七王叛军?”众将散开之后,太攀才是催马和袁盎并列而行。

“然后以你的手令,骗开各处关隘?”

“有什么好担心的?”袁盎低伏于马背上,目视前方,脸色不变,“哪怕是有人反了,也不可能人人都反,索性不过一二心思不定之人。”

“这些人,哪怕是投了反王,也得往各处收拢士卒之后再去,否则的话,孤身一人前往投效,谁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西游之妖行纪》,方便以后阅读西游之妖行纪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西游之妖行纪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并对西游之妖行纪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