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场之光

作品:晚明霸业|作者:渤海郡公|分类:游戏|更新:2019-11-09 02:44:07|字数:12038字

来时都是人力步行,此时撤退却多了不少蒙古马。这些顺手牵羊的战利品没有分配,谁占谁得,反正先赶过去的人立刻就要进行布防工事,也不存在占便宜的说法。

胡鹤谢绝了下面大队长送来的马,仍旧跟带着大队急行军。他还要在跑步时进行思考,看有什么办法能够顶住数千骑兵将近五个时辰的进攻。

是的,最多只需要顶住五个时辰。

探马在前往营部报告的时候,他还让人去了阜平。

阜平有一个驻防排,正是为了防止北兵越过太行山干扰夏季攻势而部署的。那位千总肯定有“临机决断”之权,也肯定会来救他。就算营部抽不出人马前来援助,最多五个时辰,阜平的那支人马也该赶到了。

到那时,立刻便要从捷径小路,轻兵奇袭倒马关,截断蒙鞑后路,隔绝山西虏兵来援的可能性!

蒙古人的反应要比胡鹤预测的慢得多。

因为是各部族联军,政出多门,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部族勇士死得不明不白。草原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哪家部族缺少了勇士,肯定熬不下去。原本这些科尔沁和察哈尔的部族就互不对付,只是看在高额的红利面前才集聚起来,被胡鹤这一通捣乱,虽然人手损失不大,士气却面临崩溃。

众人对拉克申日的统领能力也产生了怀疑,有人想回头,有人想谋夺这支人马的统领权,却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这里还是大明腹地的山区,一旦两头被人截住,这支人马想逃都没机会。

胡鹤带领本局兵士连夜赶到赵家峪,吓得村民差点翻墙逃走。他们才刚刚从满清的顺民变回大明子民,并没有因为丢了祖宗给的头发而被追究罪责,颇有些死里逃生的感觉。现在唐县的县官还是最早大明的官员,降顺降清复降明,只求回家当个富家翁,所以也没着意营建官府的可信度。

胡鹤一眼可知眼前这个老泪横流的赵姓族长是在装可怜,看似柔弱得如同蒲草,其实顽固得如同茅坑里的石头。如果是当年在流民军中,这样的人会被直接斩首,然后挑个跟这里同姓却属于旁支的人来管。只是现在东宫军中另有制度,擅杀百姓的罪责是直接开除军籍,交付地方以杀人罪治罪。

“不要你家的粮。蒙古鞑子就在不远,你们要想不家破人亡,就出点劳力帮忙修筑工事,日后官府会给工钱。”胡鹤没有打算多劝,他的时间紧张。如果赵家峪的人不识时务,他就带兵继续后撤到下一个伏击点。从地理上看更加易守难攻。

——天作孽,我就拉你一把;你若是自己作孽,别怪哥哥我见死不救。

胡鹤冷冷地盯着那个颤抖的族长,冷声道:“快些。不行我们就走了,你们自己去跟蒙鞑说话。”

赵家的族长是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当年大顺来,明军就说这些那匪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后来大清来。顺军也说这些蛮夷见人就杀。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原本就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何必牵扯进去呢?这天下与我等草民有何关系?

原本这位族长就在考虑给多少打点能让胡鹤离开,现在见胡鹤一点耐烦都没有,自然不愿他留下。

“军爷!长官!村里都是些老弱妇孺,哪里能有人力啊!”族长哭道。

胡鹤冷冷看了他一眼,转身道:“起立!出发!”

原本排坐地上的士兵应声而起,在口号声中转而东行。

王道连追上胡鹤:“胡排长,就不管他们了么?”

“我们下唐河布防。沿途村落及时示警,走不走就看他们的了。”胡鹤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在流民队伍里长大,见多的是家破人亡的惨剧,早已经麻木了。在他看来,没有眼光的人死在乱世中也是活该,并不值得怜悯。

王道连默然无声,看着命令传达,部队毫不停留地将赵家峪抛在了身后。

唐河发源于恒山。在唐县之西。胡鹤不能渡河,否则蒙古人大可顺河南下。寻找渡口,步兵肯定追不上。所以他决定背水一战,利用现有沟渠,临时挖出一条沟壑,用以阻敌。

这都是他之前进兵时亲自看过的地方,哪里动手已经有了腹案。而且这里距离唐县更近。很快就能得到唐县的人力、物力支持。唐县目前还没有整肃过,许多人都指望有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此时更是不遗余力。

唐河附近的村子也给了一些支援,主要是热水热饭,正好让兵士们能够略加休整。

“蒙古人不敢晚上走这山路追咱们。”胡鹤随手扯过一根长草。咬在嘴里,用上面细微的齿锯刺激着舌头。

“他们若是天亮出发,到这里最多一刻钟。”王道连忧虑道。

“还是能打。”胡鹤说得十分肯定:“陷马坑,壕沟,胸墙,他们要过来没那么容易。可惜没有火药,否则做成地雷他们更惨。”

王道连很想提醒这位军事主官,他所提到的三个依仗,现在还只有一个雏形,明日能否及时完工还是个未知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晚明霸业》,方便以后阅读晚明霸业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场之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晚明霸业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场之光并对晚明霸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