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操心

作品:蓬州还魂|作者:岸易通易岸|分类:其他|更新:2020-01-04 05:23:16|字数:4806字

自从朱友康的父亲提出要建一栋新住宅的信息发出之后,只要有个空闲,朱友康就会去思考着怎么把这个新家设计好,建筑好。

尽管到了年关,他除了跟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之外,比如腊月二十四是扫房子的传统日子,他就在一直竹竿上捆绑一把笤帚,先把屋顶扫干净。

在打扫屋顶之前,把能挪动的东西挪到院子里,把实在不能挪动的东西用被单之类的东西盖在上面,等打扫完屋顶,灰尘静下来之后,再撤掉被单等覆盖物,然后再先从桌椅板凳,门窗墙体开始打扫,然后再从屋子里,院子里到大街上进行清除卫生。

他做的各种工作都是系统化的,有次序的。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难后易,最后一步到位。

腊月二十五泡豆子,做豆腐也是这样,他让父亲提前挑拣好了豆子,他去打好了西台南街里的清水,找好了盛豆子的缸子,等豆子一旦泡上了,也不耽误当天去邻县购买猪肉和猪头的时间。

这是他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学习的统筹的方法,他学会了之后,无论做哪一件事情,他总是首先从整体考虑再从细处入手,如何统筹安排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除了做家庭里安排的事情之外,他还常常有自己的打算,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他一分钟也舍不得耽搁,朱友康尽管没有出生在书香芬芳的知识分子家庭,但是他从小就对图书情有独钟,除了自己要看,还经常鼓励家里的兄弟姊妹们看一看。

在破旧、狭小、粗糙、清贫的小家庭里,书籍成了他们家庭认识外界,认识世界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常常手拿书本边看书边吃饭,边看书边抽烟,而且,从小的印象里,父亲就经常帮助母亲认字算账学习。

读书一直是朱友康一家的优良家风,他还记得,父亲那一年为了学习一本好书,他甚至不惜熬夜,一整夜一整夜地用小楷毛笔抄录下来,自己装订成一本新书,收藏起来学习。

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全村子最好,尤其是到了这个年底,前来找父亲写对联的排起了长队。

他对父亲的对联几乎都是倒背如流,并且还能领会到对联的确切含义,比如“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意思是梅花的形状恰如老虎在雪地行走时留下的迹印,竹叶的形状就像仙鹤站立在霜田里留下的爪印等等。

当年新华书店是朱友康接触书籍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当时只要进了书店,那怕身上就几毛钱也要选一本适当的书籍。

他从县城里不仅为姐姐买了一个红色日记本,而且,还在书店里为姐姐选购了一本巴金老先生写的《家》。他知道姐姐最爱看书学习,每次回来不是带来书籍就是带来本子,为的就是鼓励姐姐不要泄气,要好好学习。

在这一点上,朱友康和他姐姐的男朋友赵大友是一致的。赵大友自从落榜之后,就回到了南丘村。特别是在自己受到高考落榜打击,父亲在油坊失火打击和母亲因这两件事过度恐惧导致死亡等重大打击的情况下,得到了朱友康的姐姐朱友钟的热心安抚和积极鼓励。

从目前关系来看,由于赵大友失去了母亲,家里缺少一个女性,很多活计做起来都比较棘手。这时友钟往往会跑到他家忙这忙那的,表现得十分周到热情。

为此,赵大友一家十分感激。为了早日娶友钟过门,赵大友已经找到了可以做媒的秋萍婶子,秋萍婶子答应把他们的事办好。

赵大友和父亲商量着想趁着婚姻法年龄还没有变化早点结婚,实在不行,就举办一个像样的婚宴,做成事实婚姻。他家里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妇女来料理家务。

朱友康忙里偷闲,还帮着弟弟友健,妹妹友梅、友莲复习功课,检查作业,纠正错误。

他考虑着眼看就要过年了,如果不是认了干爹,就不用那么紧张了,过了年照样也可以帮助弟弟和妹妹学习。问题是上次在治疗胳膊疾病时,冯医生一心想把两家搞成亲戚关系,他也只好服从父母和冯中医的安排了。

现在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父母忙得团团转,还看不出来要送朱友康去山西的计划,朱友康从内心也不是非要去不可,他是听大人安排的。

说话间就到了腊月的二十六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北屋里昏暗的煤油灯下,静静地等待着大锅里打卸成豆腐块的猪肉尽快煮熟。

他们的嘴都已经非常馋了,口水几乎就要流出来了。

当朱友康再次到外面拿柴火的时候,感觉脸上手上凉凉的,他掀起北屋门帘一看,借着屋里照射出来的微弱的灯光,哈哈,原来是下起了雪花。

雪花不是很密集,但是每一片雪花却出奇的大。

他知道,这去山西的行程恐怕就要搁浅了。

这次发现下雪之后,朱友康就会隔几分钟到外面看一看,结果,到了吃肉的时候,已经是大雪纷飞,铺天盖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蓬州还魂》,方便以后阅读蓬州还魂第一百一十一章 操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蓬州还魂第一百一十一章 操心并对蓬州还魂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