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

作品:大唐最强术士|作者:长河日|分类:历史|更新:2020-09-15 08:23:19|字数:5948字

单卓坤等人回到兵营,已是夜暮时分。尉迟恭和李元昌得知消息后,忙在参军副将的陪同下赶到辕门迎接。

“上仙,你们可算是回来了,不知战势如何?”尉迟恭急切的问道。

单卓坤微微一笑,神情极为从容。尉迟宝林见他并不愿意多说,便接过话头说道:

“爹,你就放心吧。上仙向来料事如神,此番出征未费吹灰之力就将匈奴军杀得片甲不留,那绝对是叫做气势如虹。”

他的性格原就极为外向,兴致所起,更是手舞足蹈。众人见状,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想不到上仙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还会用兵,当真是让本王刮目相看,佩服,佩服!”李元昌双手一揖,恭顺说道。

单卓坤见此情形,忙伸手拉住了他,笑着说道:“好说,好说,不用跟我客气。”

说罢,众人继续说笑着向前走去。

由于匈奴山谷兵败,敌军锐气顿时大减,人心惶惶,再也无心恋战。次日,李元昌和尉迟恭发出命令,速令手下兵士全体出兵,誓要将匈奴大军全歼。

山谷,旌旗烈烈,遮天蔽日。兵器碰撞,人仰马嘶,在尉迟宝林、李芷风等将领的带领下,唐朝大军有如神助一般骁勇,当即便将匈奴军杀得片甲不留。

匈奴军主将眼见势头急转,连忙发出退兵指令,要求兵士后退。然而即便如此,仍是死伤无数,丢盔卸甲不断,哭爹喊娘之声不绝。

尉迟宝林见敌军退却,原本想要率军继续向前追赶。不想半路却被单卓坤拦住。

“尉迟将军,不可!”单卓坤语气极为沉着。

“为何不可?”尉迟宝林不解的问道。

他实在不明白对方为何要阻拦自己,常言道,一鼓作气方是王道,难道上仙竟然连这样小儿科的道理都不懂吗?

“这山谷如此幽深狭长,倘若对方有诈,暗中伏兵,又该如何是好?”单卓坤语气甚是急促。

上一次,他就是用了诱敌深入之法。谁知道,这一次匈奴军会不会来个如法炮制,有样学样?

“这......”尉迟宝林听他这样问,顿时有些语塞。沉默片刻,才又说道,“那你说怎么办吧?”

单卓坤耸了耸肩:“要想解决这件事情也好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匈奴兵撤退。想来他们这次也定已伤了元气,即便是要恢复也要过上好一段时间。更何况,我军也已与其僵持许久,不若先行撤回长安,待到日后休养生息好了再战。”

尉迟宝林沉吟须臾,虽然心中着实不愿,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思量极为周全。单卓坤说得却是实情,眼下这种情形也只能暂且如此。

“好吧,就按照上仙所说,撤兵!”他有些不甘愿的说道。

“撤兵!”身旁的副将在听到命令后,传令道。

手下兵士听到号令,齐齐转身,向着军营的方向疾步走去。

一路上,尉迟宝林由于心情郁闷,始终沉默不语。单卓坤察言观色,知晓其心中所想,却亦是不肯说明,只是微微一笑。

待军队来到辕门,二人下得马来,他才笑着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尉迟将军,我知道你想不开,再闹别扭。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所谓用兵之道绝不是不保全自己实力,一味只靠强行拼杀。而是要保全自己的实力,懂得随机应变。”

尉迟宝林的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暖意,同时还夹杂着一丝深深的后怕。倘若今日对方当真只是任凭自己一味向前厮杀,真的不知道还会出现怎样的事情。

“上仙所说极是,是宝林之前思量不周。”尉迟宝林双手抱拳,赧颜说道,“好在现在平安回营,没有引出再大的闪失。”

单卓坤笑着扶起了他:“咱们原本就是兄弟,也就无须这样客气了。宝林兄,等日后到了长安,我还有很多需要向你请教的地方,还请多多指点才是。”

尉迟宝林笑着点头:“那是自然。”

说罢,二人来到军营,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尉迟恭、李元昌及李芷风三人会合。在简单的讲述了一番出战的情形后,尉迟恭当即就表示单卓坤做得极对,并对其表示谢意。

随后,经过商议,尉迟恭做出了大军于第三日班师返回长安休养生息的决定。消息一经传播,军营上下尽皆欢喜。一想到在阔别家乡近一年后,终于能够与家人团聚,人人喜不自胜。

尽管漫天飞雪、路面湿滑,但大军却仍马不停蹄的向前赶路,即便再疲惫,也不肯停下来歇息。

马车上,一身玉色公子衫的单卓坤手中托着布帘,好奇的向外张望着。但见那被风雪掩映的村庄、河道及山川均是一片银白之色,格外安静闲适,中间且又夹杂着淡淡的伤感。

忽然,诗人刘禹锡的《江雪》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望着窗外的景致,忍不住轻声诵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与单卓坤相对而坐、身着淡紫色公子衫的李元昌正在打盹,此刻听到这话,睁开眼睛,笑着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最强术士》,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最强术士第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最强术士第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并对大唐最强术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